学习之星 “金牌小匠”展现中国力量 ——记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冠军胡萍

发布时间:2018-04-23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通讯员 代静然

  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摘金夺银”的北京代表团选手,不久前再次聚到了一起,参加了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颁奖仪式,并前往全国多地分享自己的参赛故事。来自北京工贸技师学院,当时年仅19岁的姑娘胡萍赢得了我国在时装技术项目的首枚金牌。胡萍因此获得了副高级职称、北京户口、奖金等,年纪轻轻的她已是未来“大国工匠”的候选人。

 

结缘服装 勇闯世界赛场

  胡萍出名了,连学校门口传达室的老大爷都知道她。听说记者来找胡萍,大爷二话不说,用手一指,“往前走,西楼上二层。”

  记者来到丰台区的北京工贸技师学院,地板上印着大赛的年份和学院学生参赛的历史成绩,教学楼大厅挂着胡萍的夺金照片,墙壁上都是“金牌选手”“载誉归来”的字样,一个个镜头都在诉说着当时的辉煌。

  二楼的国家实训项目基地,胡萍正在给一件准备参加展览的连衣裙制版,铅笔跟着手指在纸上跳动,时而用橡皮擦了重画。

  “学习服装专业,对我来说是一种缘分。像很多女孩子一样,我从小就喜欢手工制作。”胡萍说,“初中毕业后,因为户口限制,没有继续读高中,而是选择到现在的学校读了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3+2’的学习模式,一共要在这里学习5年。”

  在老师的眼里,胡萍是个特别有灵性,既饱含热情又学习刻苦的孩子,对于老师讲解的专业知识,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设计和制作服装的过程,就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设计稿上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种颜料,打版时的每个公式和数据,以及缝纫机上的每条走缝,对我来说都是美妙的享受。”胡萍说。

  从小她就喜欢动手、喜欢画画,喜欢给洋娃娃打扮、穿漂亮衣服,学习服装专业更是她很早就有的梦想。“第一次走进服装系的实训室,笨手笨脚使用缝纫机的那一幕让我至今难忘。”2013年,胡萍踏进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学校服装专业建于1973年,至今已有44年的历史,包括郭培等许多知名设计师和工艺师就毕业于这里。

  2015年,学姐陈碧华代表中国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比赛并斩获铜牌,这让当时还在技师班学习的胡萍备受鼓舞。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见到学姐在世界舞台上为国争光,胡萍默默萌生了一个愿望:像学姐那样身披国旗站在世界大赛的领奖台上。

 

恰逢高考 拿下决赛门票

  由于专业成绩优异,胡萍进入到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训练,备战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这里胡萍先后通过了学校初赛和北京市选拔赛,之后又在全国选拔赛中过关斩将,入选国家集训队,在集训队里又是层层选拔,最终代表中国参赛。

  从准备这个比赛到真正参赛,将近一年半的时间,胡萍进行着密集的训练,也经历着一轮轮的淘汰赛考验。“沙漠旅行”“活力牛仔”每次比赛不同的设计主题,都是风格、细节和实力的较量。她每天不停歇地忙活在案台上,决赛前最后一个半月训练中,单是布料就用掉400米。“训练的过程虽然很艰苦,但是每天过得很充实。每天训练时间里最少有8个小时都是站着。尽管很累,但是完全不觉得烦躁,而且还很享受这个过程。”胡萍说。

  时装技术项目中国赛区“二进一”的选拔赛,是胡萍走向世界赛场前的最后关头。比赛当天恰好是全国高考首日,这让胡萍充满了仪式感。“那天,我和全国高考生一起经历大考。他们经历的是学历高考。我经历的是技能高考。”胡萍说。

  这是决赛前的最后一场选拔赛,只有一个人能去参加最后的比赛。靠着扎实的功底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胡萍坚持到了比赛最后。那一天的比赛给胡萍的记忆画上了浓彩重抹的一笔,如今回想起来,还是激动不已。

  两天后,胡萍拿到了进军世界赛场的“入场券”。

  “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挑战就要到来。即使面对再多困难,我也会坚定不移地奋勇前进。”胡萍说,自己的目标已经很明确,那就是向着中国时装技术项目的第一枚金牌发起冲击!

 

斩获金牌 发出中国强音

  3天累计18小时的比赛时长,胡萍终于站在了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时装技术项目比赛有5个模块,分别是立体造型制作、服装系列设计、连衣裙制版、连衣裙制作及服装装饰搭配(神秘盒子),全面考核选手在服装设计、制版、剪裁等方面的综合技能。

  “回顾整个赛程,每个瞬间都让我记忆犹新。”胡萍说,第一模块的立体造型制作和第二模块的服装系列设计比赛中,款式和面料都是随机抽取的。第三模块的服装设计制版与第四模块的服装设计制作,由第三方随机抽取服装款式的五个元素签,要求选手依此设计一款连衣裙并制出生产样板,裁剪制作。

  五个元素签被公布出来时,胡萍马上将这五个元素组合起来,开始制版和制作。在这次的技能大赛中,胡萍的考题中并没有“对花”这个要求,但她还是心细地做到了这一点。“对花”就是将衣服上各个部分的花纹、格子等进行有机地结合,使得衣服的纹饰两边对称,或者在拼接处自然衔接。在这次世赛中,胡萍的作品是一件蓝底带白色圆点的连衣裙,她细心地对好了每一个圆点的位置,让人看不出面料有拼接过的痕迹。

  在第四模块服装裁剪制作中,缝纫机突然出现故障,总是断线。胡萍没有慌乱,迅速举手报告。工作人员紧急为她调换机器。此时,胡萍镇定自若,还向场外担心的教练微笑示意:一切都好。最终,她出色地完成了作品。

随着裁判长的哨声响起,比赛结束,现场一片欢腾。胡萍以81.45分的高分雄踞榜首。两年的磨练让她完美地通过了全部赛程。她和场外的教练们都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泪水夺眶而出。

  从国际赛场归来的胡萍先后得到了人社部、市人力社保局和学校的表彰。市人力社保局为世赛获奖选手颁发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对前三名获奖选手毕业后进入本市学校的,可破格评为副高级职称,还可办理进京落户。

  鲜花与掌声之后,胡萍的生活重归平静。她又坐回教室学习。她说:“毕业后,我打算到北京服装学院读本科,然后到欧洲学习服装设计,学成后再回到母校做老师。我要把在比赛中获得的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优秀的工匠,展现中国力量,发出中国最强音。”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