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陆续公布,报名截至3月底4月初。
按照近年情况,每年都有90所高校具备自主招生资格,其中78所在京自主选拔录取。这些自主招生的高校中,既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在京高校,也有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京外高校。
中国政法大学招办主任宋婧博表示,招生简章是各校开展自主招生的灵魂性文件,读懂自主招生简章是考生填报学校志愿的必要前提。考生要登录相关学校的官方招生信息网阅读简章,以保障消息来源的真实性及权威性,重点关注报名条件、报名时间、申请材料、邮寄材料截止时间、考核方式等内容,确定自己是否具备报名资格,并按要求寄送材料、参加考核。
如何筛选志愿高校,提高被录取的几率是考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西安交通大学招办副主任吴梦秋建议,考生可结合兴趣特长、高校招生要求、招生专业、地域等条件,通过层层“海选”,筛出5至8所高校,然后在这些学校里确定2所高校报名。宋婧博建议考生报名自主招生可采用“两步走”策略:第一步,结合学科特长,锁定拟报考的高校范围,进而充分了解专业设置情况、就业情况等因素;第二步,由于高校的优惠政策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达到当地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另一类是相关高校在当地的模拟投档线下优惠一定分值,因此建议考生关注拟报考院校近年来在所在省份的录取分数线,结合自身成绩判断是否存在差距,从而选择与自己成绩水平相当的院校报考。
在选择报考院校过程中,如何权衡专业、学校、地域的关系是考生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不少考生认为大城市发展机会多,所以倾向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院校。发展机会和空间固然重要,但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环境。如果少了研究兴趣的支撑,考生的发展之路可能陷入瓶颈。有关老师建议,考生可先锁定研究兴趣,在此基础上确定感兴趣的专业,找到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从而选择在该专业设置上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校报考,以期为将来就业打造一张有影响力的“名片”。吴梦秋认为,国家重点发展中西部地区,“一带一路”战略让这些地区的人才发展空间更大,西北、西南地区有实力的大学是考生不错的选择,对考生增加阅历、提升素养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