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3月21日,北京市发布《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北京将加大创新团队及人才奖励力度。
着力实施对创新创业团队的激励奖励。近3年累计获得7000万元以上(含)股权类现金融资的创新创业团队可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近3年累计获得1.5亿元以上(含)股权类现金融资的创新创业团队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大幅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奖励标准。建立与个人业绩贡献相衔接的奖励机制,业绩贡献突出的可给予每年最高200万元的奖励。另外,设立建言献策奖励资金,鼓励社会各界对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被采纳应用或形成制度性成果的可根据贡献大小给予10万元至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在京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优秀杰出海外人才,可不受年龄、学历等条件限制,优先入选“海聚工程”,享受相应奖励资助和生活待遇。
人才评价实现多元化。改变职称逐级晋升模式,在全市推广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优秀人才可直接申报工程技术或科学研究系列正高级职称。在市属高校和北京农林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市属科研院所、生命科学研究所等新型研发机构下放职称评审权,由创新主体自主评价、使用人才。打破国籍、户籍、体制等制约,建立健全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结合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增设创意设计、科学传播、人工智能、技术经纪等新业态的职称专业。
建立科研人才在事业单位内外自由流动双向通道。本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可利用本人及所在团队的科技成果,采取兼职、在职创办企业、在岗创业、到企业挂职、与企业项目合作、离岗创业等方式创新创业,获得相应报酬或成果转化收益;创新创业期间取得的业绩可作为其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考核奖励等的重要依据;离岗创业的,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基本工资待遇和社保待遇,情况特殊的可延长到5年。
设立“青年北京学者计划”。继2012年“北京学者”计划后,新设立“青年北京学者计划”,鼓励优秀青年人才积极从事前沿科学研究和原始创新,入选人才可参照北京学者计划享受周期性的经费支持,持续不断加强首都优秀人才队伍梯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