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减负切莫“一山放过一山拦”
发布时间:2018-03-07
期号:
铁 铮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之前,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就成了热议的焦点之一。在3月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就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创造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氛围与环境直面记者提问。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生减负一直是个沉重的话题。从1951年到2017年,国家出台过几十份围绕中小学生减负的文件。遗憾的是,减负喊了几十年,但有些地方的孩子书包越喊越沉,课外负担越喊越重,睡眠休息时间越喊越少。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天完成课外作业时间为2.82小时,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近3倍。如此看来,中小学生负担重真的成了一个积重难返的问题。
难在哪里?难在“一山放过一山拦”。减负问题看起来简单,却直接涉及到教育观、人才观、家庭观,以及一系列的制度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只有全社会共同发力,综合治理,才可能有望得以根本解决。
首先,政府部门要当好减负的指挥者。真正重视减负问题,切实优化管理,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学习成绩评价体系,摒弃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用升学率衡量学校和教师作为唯一标准的做法。要加大对各类校外培训的管理,切实把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落到实处。只有政府给学校减了负,学校给老师减了负,老师才能真正给学生减负。
其次,教师要成为减负的生力军。好老师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把十分复杂的问题用最简单的语言讲清楚,孩子学起来就变得容易得多。而水平较低的老师,常常用复杂的语言讲简单的问题,说得学生越来越糊涂。因此一般而言,好老师教的学生负担不会太重,而水平低的老师则只有让学生反复做作业等形式来表达对教学的认真态度,让学生在题海里侥幸学到点东西。说到底,学业负担过重与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减负还是应该从教改抓起,从教学质量的提升抓起。
再次,家长要成为减负的促进者。现在许多家长担心自己孩子减了、人家孩子没减会落后。一面抱怨参加各种辅导带来的经济压力大、不堪重负,一面又拼命地给孩子加码。对此,既要加强引导,帮助家长不从众、不攀比、不加码,更要注重用事实说话,切实推进教育公平,真正打消家长的顾虑。
此外,对于孩子在学习上到底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才算恰当,也要辩证地看、科学地看,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中小学时代正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坚实学习基础的时期。而学习的过程不可能总是充满快乐的,比起玩网络游戏、看电影电视,总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总需要下一定的功夫、吃一些苦头。所以在减负的同时,我们要注意教育和引导孩子直面学习的艰苦,学会在克服困难中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