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到2025年要再创建3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015年以来,已认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18所(小学10022所、初中7111所、高中308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02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12个(其中省级试验区3个)。招收高水平足球队的高校由原来的77所增加到152所。参加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学生共1004.08万人次,参加校园足球冬令营学生共15564人。
三年累计新增体育教师73298人,其中有足球专业背景的15594人,聘请外籍教师360多人。依托高校等设立5个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基地,国家和地方三年累计培训23万多名体育教师和足球教练员,840名校园足球教练员持有英足总一级、亚足联D级以上等级教练员证书。选送1100余名校园足球教练员赴法国、英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拍摄制作365集足球运动技能教学示范短片并向全国免费推送,组织编写360节校园足球示范课教案。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立体推进的格局。构建“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四位一体”的校园足球立体推进格局,要求每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组织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组建学校足球队参加校际联赛。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构建选拔性竞赛体系。三年来累计有15564人次参与的校园足球夏(冬)令营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全覆盖,其中夏令营总营的专家团队全部由外教组成。2018年将会同中国足协认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高中最佳阵容成员为国家一级运动员、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高中最佳阵容成员为国家二级运动员,打通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升学“最后一公里”。
强化部门融合,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积极打通校园足球和青训体系的新通道,从2017年起在全国试点建立了“满天星”训练营,2018年将推出50个左右的“满天星”训练营。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的工作要“学起来”、“研起来”、“干起来”。今年的工作重点在于完善改革体系,破解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制度、编制、机制和经费等关键问题,完善和巩固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三大体系。过去三年提前完成了到2020年建设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任务,从现在开始要转入到创建阶段。到2025年要再创建3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