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 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1341所,全日制在校生1048.6万人,比上年增加42万人,形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专科层次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这是记者日前从2016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中了解到。
高职院校布局遍布城乡,成为服务地区发展有生力量。院校布点不断向中小城市延伸,形成了覆盖区域广泛、分布更加均衡的院校网络,615所高等职业院校布点在地级及以下城市,240所院校在160个县级城市办学,为城乡居民“在家门口上大学”提供了极大便利,成为服务区域、推动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职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注重适应产业发展要求,开设各类专业1040种,专业点数超过3.4万个,基本覆盖各产业领域,60.7%的专业点与当地支柱产业密切相关。服务新兴产业、民生需求的物联网应用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康复护理、健康养老等专业点增长迅速。
根据评估结果,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按地区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具有较强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地区,包括7个省份,其中东部有4个省份,占一半以上;第二类为具有基本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地区,其中东部5个省份,中部3个省份,西部4个省份;第三类为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较弱的地区,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面临挑战的地区,其东部有2个省份,中西部有10个省份。区域间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发展不均衡,总体呈现东强西弱的分布,显示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产业的相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