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 铮
有媒体报道,山东即墨某小学一班主任看到有学生缺课,和家长联系无人接听电话。她和同事前去家访,发现门窗紧闭、无人应答。他们翻墙进入后发现,一家人均煤烟中毒昏迷。遂立即送医院抢救,挽回了3人性命。家访能救命虽属巧合,但在新媒体时代还要不要实地家访,值得深究。
如今手机几乎成了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众多老师充分利用微信群等形式和家长联络。无论是布置作业,还是通知事宜;无论是交流想法,还是意见建议,按个“发送”便万事大吉,既方便又快捷。利用最时髦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值得肯定和倡导,但其是否能完全替代一些传统做法还需要深入探究。
值得肯定的是,微信等交流方式有多种优点,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劣势。比如缺少交流与沟通的接近性和人情味,缺少面对面时的亲切感和现场感等。而家访则能深入学生的家庭,亲眼所见、亲耳聆听、亲身感受……微信群的间接型、简单化、快餐式的交流与沟通效果,显然不能与其同日而语。因此,尽管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必要的家访传统还是不能完全抛弃的。
现在的老师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经常性的家访可能面临一系列实际困难,但尽力做好有针对性的家访仍有必要。对于那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在遇到特定问题时,老师去学生家里看看、访访、聊聊,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一定意义上说,家访也是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
面对新生事物时,要热情地拥抱它,但对于那些被实践检验至今仍有生命力的传统做法,切勿简单、粗暴、草率地说不,这才是对待创新与传统的正确态度。而这种科学的态度,显然已经超出了是否需要家访所探讨的具体问题,而应推而广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