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之星 他有一颗自强心 ——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自强之星乔鹏华

发布时间:2017-12-18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孙梦莹 徐 凡

  他出身贫寒,家中兄妹三人,家庭负担繁重;他发奋图强,一举获得学校多项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他自立自强,用勤劳与汗水实现了学费和生活费自理。他是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1402班的藏族学生乔鹏华,凭借坚强与毅力,走出一条自强自立的求学之路。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乔鹏华用行动诠释了一个道理,内心有多强大,追逐希望的脚步就有多坚实。

走出大山 要飞更远

  “来北京报到,是我第一次走出青海省,第一次坐火车。”爸爸妈妈为了省钱,没能送他。拎着两大箱行李,坐了24小时的硬座火车,他只身一人来到北京。

  如今23岁的乔鹏华在读大四,这个腼腆的男孩来自青海省民和县西沟乡的一个普通藏族农民家庭。然而无论家庭多么困难,他的父母始终没有放弃让他上学。中考,他获全校第三名,为省下学费,报考了离家150多公里的青海省两个宏志班中的一个,开始了他离家求学之路。高考,他是全县第三名,却出于经济考虑,想报考师范类学校。在填报志愿前,妈妈问他:“还有别的梦想吗?”他想了一夜,告诉妈妈:“我想去北京,我想飞得更远。”

  拿到录取通知书,父母是格外开心,而乔鹏华既兴奋又不安。爸爸激动地说:“家里终于有了一个出人头地的人。”似乎毫不在意录取通知书上高昂的学杂费。乔鹏华清楚,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负担。何况父亲年过半百和母亲身有残疾的现状,这笔学费让家里更会雪上加霜。考入大学,这是一件开心的事,也是件悲伤的事。“我希望能让西部地区更快地发展起来。”回想考学的初衷,乔振鹏还是选择踏上北京求学之路。

  初入大学的他,被这个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深深震撼,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昭示着这个城市的激情。为了赚取生活费,他一入学就打工兼职,可这也使他错过了和同学互动交流的机会,很少参与班级活动,愈加的孤僻,就连成绩也是不忍直视。最后,乔鹏华听从导师的意见,辞去兼职,回到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上来。

爱中成长 以爱回馈

  “第一次参加校报和校宣传中心面试时,我被吓懵了,一句话也不敢多说,面试也就没有通过。”“每天面对各种学霸和优渥家庭条件的同学,我心里压力大,生活压抑。”因为内向和自卑,他在学校社团组织的招纳中屡屡被拒。

  舍友、老师的关心让他的心渐渐暖起来。辅导员得知他家中情况,为他申请了5000元的助学金,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宿舍几位同学默默记下了他的生日,为他买了蛋糕庆生,这是他第一次过生日。从大二开始,他进入了真正的大学生活,积极参与西部协会和院新闻部等社团活动。

  2015年暑假,作为西部协会宣传部部长,他以副队长的身份带领同学前往甘肃省静宁县静宁一中支教。“在火车上,我想起了那些曾经在初二时帮助过我的大学生志愿者,现在他们已经走向各自的人生旅程。如今我接过接力棒,又将扮演着他们的角色。”虽然只有短短的10天,但是看着孩子们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希望努力奋斗着,刹那间,他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为目标奋斗过的自己,内心一阵悸动。“我看到孩子们一脸好奇和崇拜的眼神,仿佛看到了两年前迷茫无知的自己。”与其他志愿者相比,乔鹏华对这些孩子又多了一份亲切感。此次经历,让他倍感振奋,找到了未来的方向。

  再过几天,乔鹏华就要转为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说:“现在有些学生不太了解党,但是就我的经历而言,党和国家、学校真的为贫困生做了很多,让我们从高中到大学得到了很多资助。而且党员的理想信念和个人的理想是契合的,希望能为构建出一个地区间发展平衡、人人平等互相帮助的社会而付出努力。”

正是在老师温暖的帮助下,同学贴心的陪伴下,完善的奖助学金体系支持下,他才能在大学期间得到这么多的锻炼。未来,他希望自己能以党员的身份为西部做些事儿。

年级前四 终获保研

  大一刚开学时,他用浓重的青海口音向老师做自我介绍,老师一句都没听懂。保研面试时,这位老师见到乔鹏华吓了一跳。“我记得你大一成绩只排五十多名,大二也不过二十多名。大三发生了什么?现在居然上升到年级第四,获得保研了。”今年10月,他通过了保研面试。

  因为来自西部,入学时英语水平并不好的乔鹏华,经过勤学苦练,完成四六级和雅思考试。大二下学期,他还报名参加了中国(北京)第四届服务贸易交易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在长达22天的志愿服务中,他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培养了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出色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优秀的组织服务能力等。

  2016年5月初,乔鹏华报名参加香港斯雅交流项目和2016年国际暑期学校志愿者。在两项活动中,他都做得非常成功,不仅获得“优秀志愿者”的荣誉称号,更在香港大学商业案例分析比赛和AIA公司产品发布会中拿到两个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香港交流期间,母亲因胃病住院,乔鹏华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两个多月里,家中积蓄用光。当他得知消息时,已经是开学初,将近6000元的学杂费又成为家里的一笔负担。幸好,开学之后,拿到国家一等助学金,加上导师给予的1000元,让他问题得以解决。

  2016年10月,乔鹏华参加科研立项答辩,探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的影响。尽管稍显紧张,他仍然以最自信的姿态完成答辩,获得优秀课题项目。作为组长,一年多来的艰辛付出和潜心钻研有了收获,让他甚是开心,但最开心的还是自己在答辩后实现蜕变。

  乔鹏华说,贫穷并不可怕,内心低人一等的思想才是最致命的。一个人的强大,在于有一颗强大的心,在于不断前进的勇气和毅力。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