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网传“九年义务教育升级为十二年制,中考将取消”的消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日前予以否认,称还不具备把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一定程度上,在高中阶段实现义务教育的谣言确实反映了某种社会期待,但推进义务教育发展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单一问题,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阶段,普及高中教育适宜循序渐进,还不能盲目指望通过义务教育手段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往两会期间,曾有多位人大代表屡次发声力挺十二年义务教育。而在社会上,也有人认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现状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符,教育财政投入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差距,让人感觉十二年义务教育只要资金到位就可以立即上马,或者是靠财政投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就可轻易解决。
目前来看,将九年义务教育升级为十二年义务教育,面临的不仅是“钱”的难题,更是“时间”的问题,或者说是发展水平的问题,而这既包括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程度,也包括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程度。即便全面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的资金缺口可以迅速填补,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尚难在短短几年内与十二年义务教育相匹配。
之所以“九年义务教育升级为十二年制”这则谣言容易获得市场,是因为在网络传播中的城镇居民受众,很容易感觉高中阶段并不高昂的学费支出已经离义务教育近在咫尺。但在我国的部分贫困农村地区,尽管近年来基础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师资短缺等诸多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让众多适龄儿童无法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这些问题并非可以单靠改变财政资金走向就能在一朝一夕解决,这也就让全国性的十二年义务教育普及缺乏起码的基础。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虽然具有免费性,同时也具有强制性,而且免费的午餐未必符合每个人的胃口。即便在贫困地区的同一所乡镇高中内,可能有的家庭节衣缩食也想把孩子送到大学,然而对于另一部分家庭,免除学费也无法让完成高中学业比进城务工更有吸引力。贫困压力不只会限制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也会抑制教育需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让更长年限的义务教育难以推广。推行高中义务教育所减少的家庭教育支出,虽然为众多小康之家锦上添花,却尚不足以为提高困难家庭子女教育水平提供更完善的保障。这样的资源分配方式并不高效,也非公平。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长远来看,十二年义务教育的美好图景未必不在选择范围里,但未来数年内,继续普及高中教育的当务之急依然是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实现教育领域的精准扶贫,以及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等课题,让有限的公共资金用在刀刃上。如果舆论目光一味聚焦于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就容易忽视困难症结的复杂性,也难以探索出更具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从国际经验来看,仅通过九年免费教育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案例有之,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却让公立学校教育质量失控的案例也存在。因而义务教育年限并非是衡量教育水平的准绳,只有依据国情循序渐进地普及高中教育,才能切实让越来越多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徐 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