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举措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06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 青少年是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方面有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效果?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活动及全民普法工作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表示,把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的举措,统筹规划、推进,主要采取四方面措施。
做好顶层设计,与司法部联合发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大纲根据青少年认知的特点和认知的规律,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形成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全覆盖,并且有机衔接的学校法治教育的体系。
用好课堂主渠道,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将中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等课程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并在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设置了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治》课,发挥课程教育在青少年法治教育里面的主渠道的作用。同时,加大对法治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
统筹各方面资源,建立线上线下两个普法平台:一是开通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线上资源中心和支撑平台,目前普法网访问量约12亿人次;二是设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手段来寓教于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丰富教育形式,办好全国性普法活动。举办包括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还有青少年法治教育优秀课件征集活动、宪法晨读活动。这些活动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系统开展法治教育的品牌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教育系统营造了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