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要把握时机

发布时间:2017-12-06 期号: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教师   张 瑶

 
案例
  小Q下了晚自习回到家,爸爸妈妈立刻迎过来。爸爸:“回来了,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小Q:“嗯……”妈妈:“妈妈准备了你最爱吃的炸鸡,还热乎呢,快吃吧!”小Q:“嗯……”爸爸:“今天怎么看着不高兴啊,说出来让我们听听。”小Q:“嗯……”妈妈:“是不是哪儿不舒服?说话呀?”小Q:“嗯……”爸爸忍无可忍:“你这孩子有毛病啊,哑巴了?!”
  “砰!”小Q将自己的房门紧紧关上。
  妈妈将房门打开:“爸妈怎么惹你了,你对爸妈怎么这种态度?”小Q:“你们整天唠叨不嫌烦吗?”爸爸:“爸妈辛苦供你念书,还要受你的气,你还有理了?”妈妈:“你有什么委屈,哪儿不舒服了可以说出来呀,现在怎么变成这样?”小Q:“我就是不想说话,难道连这样的自由都没有吗?你们能不能不要一直烦我!”
 
分析
  生活中不少父母遇到过类似的情境,父母生气、孩子烦,双方都有怨气,又都感到委屈。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方面:
沟通方式不当
  首先,说教多,倾听少。孩子的成长需要沟通,可是有的父母似乎不太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多数父母和孩子交谈时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述说自己的经验和道理,生怕孩子走了弯路,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其次,批评多,表扬少。孩子在成长中犯错误是难免的。很多时候,孩子犯错误后,父母还没等他说明具体情况,就不分青红皂白严厉批评,甚至惩罚。孩子学习有进步或好的行为表现,父母却觉得理所应当,从不表扬,生怕孩子骄傲自满。
沟通内容狭窄
  通常亲子间沟通的内容相对狭窄,父母总以教导子女的行为处事为主,尤其是学习问题谈论得较多。有孩子感慨道:“我爸妈有一种超能力,无论我们聊什么话题,总能绕到学习上来,最后一句总能用‘你要好好学习’收尾”。久而久之,孩子不愿意再跟父母袒露心声,哪怕闲聊也不愿意。
沟通时机不当
  有的父母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谈的时机。一方面,父母在孩子面前始终以家长自居,任意干涉子女;另一方面,父母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加,有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发脾气,不能很好地与孩子沟通,更不能准确把握与孩子沟通的时机。
 
对策
创设良好沟通环境
  环境和氛围关系到孩子是否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良好的环境既包括良好的物理环境,也包括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物理环境指沟通时要尽量避开干扰源,选择双方都可专注的时间,避开孩子疲倦、父母匆忙或情绪不佳等情形。良好的心理环境指父母在沟通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身体语言,力求与孩子保持视线平等,在用词、语调和语气方面要平和,多用善意询问的方式,避免咄咄逼人。
耐心聆听更重要
  高三阶段,父母很难耐心聆听,喜欢说教。说教究其根源,是父母的经验。父母认定自身经验可帮孩子少走弯路,少遇挫折。但父母终究无法替代孩子。所以,父母要清楚孩子是否愿意听。孩子愿意听的时候,经验是无价之宝;不愿意听的时候,经验就是唠叨与无稽之谈。父母不妨试着放下经验,认真聆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如果行之有效,就鼓励孩子放手一搏;如果孩子的想法经不起推敲,也不要急于纠正或否定;如果孩子的想法是错的,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进行深度推敲,给出中肯的建议。
把握合适时机
  父母情绪的调控对亲子沟通至关重要。父母要学会控制、调节情绪。情绪受思想和意识支配,通过调控将情绪平稳下来,再解决孩子的问题,会达到良好效果。
  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不仅要控制好情绪,还要把握沟通时机。若双方心情不好,则不要沟通。因为此时双方带有消极偏激情绪,易导致亲子间矛盾和冲突,双方情感会受到伤害,进而阻碍亲子沟通。此外,还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不要在孩子吃饭时、上学前、睡觉前、与同伴一起玩或亲友在场时教育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反感,还有可能影响和干扰其以后的学习和活动。
  对于案例中的小Q,他的真实想法是:我并没有生病,只是每天学习很累,有时情绪不好,不太想说话,只想安静一会儿。爸妈对我的照顾已经够多了,不是他们不好,我就是想自己安静一会儿。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擅入他们的房间,也不随意闯入他们内心的心灵空间,不过多询问他们不想说的事。如果孩子愿意说,那么父母要认真听并加以重视。如果父母要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可用纸条等方式给孩子留言,也可给孩子发信息,表达对孩子的爱和关心。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