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立德树人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思政课建多元教学 ——访北京工商大学宣传部部长张春萍

发布时间:2017-10-25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报记者日前专访学校宣传部部长张春萍。

 

  记者: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有什么独特的做法?

  张春萍:师德是教师之魂。学校历来重视师德建设,把师德作为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项根本性工作,持之以恒地加强师德建设。学校出台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细则,强化责任落实,努力培养立德树人的“四有”好教师。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会,表彰、宣传师德先进个人,激发教师发展内在驱动力。校长孙宝国院士多次为师生做专业领航报告,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励广大教师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学校利用教师节这一重大节日,评选和表彰一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集体和从教满30周年教龄教职工,在全校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氛围。宣传部在校园网开设“优秀教师风采”专栏,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典型,引导教师志存高远,不慕虚名,静心育人,潜心治学。

  学校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拓展新的培训形式。五年来,组织新入职教职工岗前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党务干部培训、辅导员班主任培训等各类培训260余人次。学校举办教师理论培训班、召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会等,探讨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成长。学校还通过扎实推进理论学习和主题宣传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教师树立文化自信、强化新媒体思想引导,打造网络宣传教育的新平台等途径加强师德建设。

  记者:学校思政课教学采取什么新举措吸引学生爱学、乐学?

 

  张春萍: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进行多方面规划和部署,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取得了较明显成效。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改革方面,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构建“多元”课堂教学模式,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上成效突出。学院结合学校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的整体方案,规划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试点教学改革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具体包括以“读一本好书、提一个好问题、写一篇好文章”为主题的课外经典阅读拓展计划,以“学业与成长”、“读书与成长”、“考研政治”、“新生适应”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沙龙,思想政治理论课热点问题讲座等。

  构建并完善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化、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展以“校园微调研、大家广参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感。依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以“地方史、家乡史调研”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乡”情感。依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开展以“与经典对话、与大师同行”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课外拓展阅读计划。依托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开展以“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计民生”为主题的研究型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该项目获批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重大项目。

  丰富思想理论课教学的载体和手段,拓展课程教学的弹性时空。建立并运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微信公众号,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引入智慧课堂,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丰富课堂互动内容与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记者:学校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张春萍:学校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师德教育,积极营造推进教师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校园氛围,大力评选师德先进,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校园网“优秀教师风采”专栏宣传教书育人模范,“优秀班主任”专栏树立班主任榜样,“平凡人平凡事”专栏挖掘平凡人的闪光点。2014年至今,宣传部已在校园网上宣传了40多位优秀教师。

  学校大力弘扬“以学生为本”的校园主流价值观,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学校实施“耕耘工程”,引导教师重德育人。学校将学生发展作为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并对教师开展学术讲座、指导学生社团、指导学术科技活动等给予工作量的认定,激励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学校还拓展育人广度、深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配备“教授级”班主任。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全面开展课后延续性教学、面向本科生开展学术讲座,形成良好学风,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关爱学生的先进典型教师。

  记者: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学校的思政课程如何开展?

 

  张春萍:学校教务处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院共同推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

  一是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内容实质和辩证关系,找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应和契合的切入点。

  二是在教学方法上,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专题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和启发教学等,使学生在理论认知和情感交流的双重体验中产生共鸣。

  三是注重对话教学和体验教学。在对话教学中,在价值观念上引导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开展丰富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四是结合各教研室的教学内容,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学。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本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建立网络和自媒体的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在网络中辨析各种错误思潮,把网络自媒体变成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力平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设计专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与实践进行深入分析。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