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走进通州校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 让校园生动起来

发布时间:2017-10-17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徐 凡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前身是通州三中,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学校旁边就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未来新的办公区。在这样一块“风水宝地”办学,对人大附中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来到这里,不是简单接管旧校,也不是简单合并兼容,而是要让所有老师都能尽快变成符合教学需求的优秀老师,要将一所原本的区级薄弱校变成一所和城市副中心相匹配的优质学校,其难度与挑战可想而知。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副校长徐良云说,学校与人大附中精神一脉相承,秉承刘彭芝校长所提出的“爱和尊重”的原则,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工作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整个校园变得生动起来。

 

这里的校长接地气

  徐良云说,只有校领导以身作则自己先干,才可能激发出老师的工作热情。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上课,喜欢跟学生在一起。“我讲授的课堂永远都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来听。”如果哪个老师想学习观摩,随时可以推开他上课教室的门旁听。相应地,徐良云也会经常走进每名教师的班级听课。每学期,他还会选两名青年教师“带徒弟”,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开学到现在,“1+3”项目学生程韵荻和于悦一直处于兴奋之中。从初二升到初三,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及新的教学方式都让她们感到新奇。更让她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第一节英语课上课的就是学校分管“1+3”项目的程岚副校长,也是学校最年轻的特级英语老师。程韵荻说,虽然以前老师也用英语教学,但和拿着平板电脑的全英语教学还是有一定差别。“我觉得选择这里特别幸运,校长这么接地气,在这里我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人大附中本校不但驻派教师和管理团队,更是把成功的教学管理模式、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新校区,相关领导、骨干老师直接参与教学工作,连刘彭芝校长也亲自给初高三学生、家长和教师开讲座,有一天甚至连续讲了八小时,分类进行指导。

 

这里的老师有笑容

  虽说地处通州,但身为人大附中教育集团的一分子,人大附中通州校区与校本部联系非常紧密。学校老师可去总校听课,总校的各学科专家也会到校做讲座。两校教师还可集体参加教研,集体备课。在这样的交流中,原通州三中的教师觉得进步飞速,“备课还可以这样”“能切实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学校领导来自人大附中,带来先进理念,对我们教研帮助很大。双方的教学模式很契合,老师的干劲也很足,大家都在以新的方式迎接挑战。”人大附中正式入驻通州三中后,原三中地理老师宗连杰这样说。学校对原先的教学方式进行一系列改革:原来学生午休时,老师都是各忙各的,现在教室门口会放一张桌子,每天一名老师在这里负责答疑;学校课程设置与人大附中本部基本一致,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这对老师也是一种挑战;老师干得好了,校长从来不吝惜夸奖,每一点微小的进步、新奇的想法都会在教师会议上受到表扬。

  除了原有教师,人大附中通州校区还注入新鲜的血液。今年有来自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名校的7名博士、20多名硕士来到通州校区。在上岗前,他们中的部分人在人大附中本校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培训。学校还为他们提供了一系列后续培训课程。他们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1+3”项目1班学生常孟琦自豪地说,他的班主任是北大刚毕业的硕士,平时上课特别接地气,符合学生的“口味”。班主任不但在课堂上引进思维导图的概念,还会用网络语言称少女为“萝莉”。这种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

  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专家前来听课时惊奇地发现,半年没见,这里的老师都变年轻了,有笑容了,有了拧成一股绳的干劲儿。一年时间里,人大附中通州校区2017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较2016年提升121%。“老师们激动得要哭,根本没想到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徐良云说。

 

这里的学生有活力

  在校园里,可以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穿着两种不同样式的校服。徐良云说,由于学校前身是通州三中,更名不到一年,还有不少原先的学生。他们可以自愿选择是否换校服,这是出于对他们的尊重。给学生充足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正是这所学校的特色之一。在这样的理念下,学生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充满活力。

  来自玉桥中学的王欣磊现在是“1+3”项目1班的学生。提起学校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他一脸兴奋地说,原来的初中没有选修课,到了这里一下子挑花了眼。下沉广场选修课展览的展板摆满半圈,课程数量掰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艺术类课程有工笔画、做风筝、音乐课等,科学课有物理实验、计算机编程,体育课程更是丰富,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学校甚至还开设赛艇课,目前先是在仪器上模拟练习,等运河开通后,学生可到运河里学习赛艇知识。

  校办邓主任介绍,原来这所学校的选修课只有10余门,现在已扩充到80多门。在课程上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不是瞄准分数,而是为了提升素质,让学生获得切实的满足感。他指着学校东北角说,未来,人大附中通州校区还将继续扩建,将有一栋新的实验楼、一栋宿舍楼以及部分地下体育活动馆,学生可选择冰球、游泳等更多更有趣的课程。

 

— 相关链接 —

  今年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招收396人。其中,统筹二项目面向全市招收344人。

  此外,学校“1+3”项目面向城六区及通州区初二学生招收80人,项目录取学生将在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接受初三一年学习,免于中考直接升入人大附中通州校区高中,完成高中三年学习。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1+3”项目着力打造英语学科特色课程,开展以项目为主题的跨学科融合课程。该课程融合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学科,整体安排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内容和进度,开展多样实验探究活动。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