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走进通州校 我和潞园有个约会——走进北京潞河中学

发布时间:2017-09-25 期号:

开栏语

  从本期起,本报结合北京现有教育布局,推出“喜迎十九大·走进通州校”栏目,就通州区成为北京城市发展副中心后教育格局出现的变化进行采访。本报记者将陆续走进通州校园,采访学校的建设情况、格局变化、未来发展及举措等,为读者带来第一手鲜活的现场报道。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徐 凡 文并摄

初秋,走进潞河中学,烦躁与喧嚣被远远抛在脑后。这里仿若一片世外净土,绿草如茵,绿树如盖。这所有着悠久历史的老校即将迎来150周年校庆。在这里度过三年或六年中学生涯,你可以遇见青春,遇见美,与时光缓缓擦肩而过,赴一场韶华盛极的约会。

“接地气”的信箱

  漫步于校园林荫道,就像走进一幅优美的历史画卷。两侧一栋栋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位列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名录,教学楼都以校友名字命名,天钦楼、黄昆楼、文昭楼……一个个辉煌的名字背后是一段段教育的无上荣光。

  与高大上的校园环境相反的是,校园里随处透着“接地气”:在办公楼红楼门口,还保留着最古老的校长信箱,学生经常会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写下来告诉校长。“高三学习压力太大,外面鸟叫的声音都让人很浮躁,我该怎么办?”而这个信箱就像一个百宝箱,每一次“吐槽”都能得到回应,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通过申请,参加一次“校长午餐会”,面对面和校长吃一顿工作餐,提些对学校建设的小建议,或许也会收获一些惊喜。

 

行走中的课堂

  走进图书馆,一楼学生阅览室里虽然坐满了人,却静谧无声。每个人都专心埋首于面前的纸张中,读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学校高一、高二年级每周会用一节语文课让学生阅读经典作品。读书前,老师会就一些知识点上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从书中找答案。课后,学生还要就阅读内容提交笔记和心得。

  学校教学处副主任李丽说,目前,潞河中学共有基础必选课程、分类选修课程和拓展选修课程3个层面,涉及学科基础课程、成长指导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课程、民族课程、涉外课程等13个类别。每学年,高一、高二还有社会实践周。在这一周内,学生不再去学校上课,而是走出校园,感受“行走中的课堂”。学生可去大学听讲座,也可去西安、安徽等地进行研究性学习。

  从前年开始,学校在高二、高三所有学科进行“对班”(如一班和二班为一组),“对学科”(如语文和英语,化学和生物)的分层走班教学,按学生成绩分为两层。目前,新入学的高一年级按行政班学习必修课,升入高二后,开始实行全部考试科目的完全走班。

 

有个性的社团

  一百多年来,潞河中学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个性化教育。如今,这种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在潞河中学随处可见。学校除了开足、开齐满足学生一般成长需要的国家课程外,还成立了文学社,参与了北京市“翱翔计划”项目,组建了金帆合唱团、金鹏天文团。“学生只有走进社会、走进自然,真切感受眼前、身边的事物,才有深刻体会。这种成长体验对学生是一种深厚的积淀,是学生后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校长徐华说。

  学生还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组建了40多个社团。有学生戏称校园里的多种多样的社团分为“国营”和“民企”。在潞河中学,只要有学生对某方面感兴趣,就能自己组建一个社团,其余学生根据爱好申请加入。“文学社”“特斯拉”“模拟联合国”“气候酷派”等一批社团已在市内外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李丽说,学校拥有历史悠久的潞园文学社和文学季刊,在学校文学教育的滋养下,很多学生爱上了文学创作。今年,百年校庆之际,全国校园文学馆也将在这里落地。学校“文学社”由专职老师负责,想要进入的学生要通过考核。平时,社团活动并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找到老师。孩子们除个性写作外,还自办文学季刊《潞园》,编演课本剧,拍摄校园电视剧……让每名有写作才华的学生各展所长。在金鹏天文团,校内辅导老师有7位,分项负责望远镜、天文摄影和天文基础等相关技术辅导。此外,学校还聘请了蓝松竹、寇文、贾贵山等行业专家为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教育联盟辐射周边校

  除了自身发展外,潞河中学对周边学校、牵手学校越来越多地起着辐射作用。去年,由潞河中学召集发起的“潞河中学教育联盟”成立。目前,联盟包含初高中小学共计17所学校,包括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北京市通州区第四中学、北京市通州区第六中学、北京市通州区小务中学和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第三中学等11所中学;分别为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北京市通州区后南仓小学和北京市通州区中山街小学等6所小学。

  学校办公室主任刘晓蕾说,该联盟会在联盟校间搭建指导与学习、共享与协作、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组建、打造跨校的教师、学生、家长的各级各类团队,以课题、主题、项目引领团队发展,引领区域基础教育的发展,不断探索小初高贯通融合的教育模式。

 

“1+3”贯通培养今年招生80人

  今年,学校开设“1+3”培养试验项目。学校将为参与此项目的学生制订专门培养计划,配备强有力师资,设置多元多层次、立体开放的课程,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开发特色课程,实现初高课程贯通,变革学习方式。招生面向本区初中校,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两年学籍等条件的京籍初二学生可报名参加本试验。

  今年中招录取中,潞河中学共录取435人。全市录取分数线557分,其中名额分配录取200人,最高分576分,最低分559分。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