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 北京市教委日前宣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纳入教师培训公共必修课程。“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要完成40学时的内容学习,到2020年底完成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必修课程由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化教育通识、传统文化经史导读和传统技艺等模块构成,学习采取网络学习方式。课程培训今年在东城区、通州区试点,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
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王文静表示,培训目标是提升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课程涉及经典天天见、经典十讲等,方便老师随时用手机和网络学习。“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必修课的培训,北京市除在内容上进行科学分类外,还特别按照学习者的学习习惯进行了形式上的设计。”王文静说,如“经典天天见”这种课程形式的设计就是利用每天上班路上等碎片化的时间,让老师通过手机就能收听到课程的内容。“这是在教师培训方式上的一种变革,让培训更加灵活有效。”
东城区教委主任周玉玲说,目前,东城区已启动文化传承2030工程,将依托市级平台做好此次培训,明确培训的相关标准,正在研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课程。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表示,此次培训将对教师的学习情况实行动态监管,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教师的学习行为进行记录,这将是对本市教师培训方式转变的一次探索。
今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2014年也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分别就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具体安排和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