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蔡文玲) 9月3日至18日,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133名语言志愿者将正式参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的咨询、引导、翻译、讲解、陪同等志愿服务。
今天,在鄂尔多斯市,133名大学生志愿者结束为期3天的岗位培训及实地踏勘和演练。在8月24日到达鄂尔多斯后,志愿者先后参加了执委会组织的通用培训和誓师动员大会。9月3日至18日,全体志愿者正式参与服务;志愿服务期间,秉承北京市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工作经验,建立临时党团支部,开展志愿者互动交流,激励保持志愿服务热情。
曾经作为“一带一路”志愿者的阿拉伯语志愿者姚梦颖说,参加“一带一路”随团翻译是她第一次参加的大型志愿活动。从接机到酒店入住再到晚宴陪同,以及会议当天外宾的会议场地指引与陪同等志愿服务经验,为她服务这次缔约方大会积累了经验。
北二外葡语专业学生牛犇今年4月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北京国际电影节。他说,在这次联合国召开的大会上,身为法语专业组长的他,感觉很紧张也很激动,但更多的是对这次服务任务的期待。在将近一个月服务中,他相信志愿者会以专业的语言水平、负责的工作态度,把中国学生的微笑带给世界。
根据大会执委会的要求和北京市领导的批示精神,北京团市委负责招募组织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小语种专业志愿者,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参加大会咨询、引导、翻译、讲解、陪同等服务。通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北二外的115名学生、北外的18名学生为大会小语种专业志愿者,其中法语42人、西班牙语48人、阿拉伯语43人。志愿者中,大四及研究生志愿者占52%,大三学生占36%,大二学生占12%。此次选派语言专业志愿者赴鄂尔多斯市参与大会志愿服务,是本市首次大规模选派语言专业志愿者参与非北京市主办或承办的国际会议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