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选择高职院校,磨砺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17-07-31 期号:

  当前,北京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科批次录取正在进行。有些考生的分数达不到本科批次录取最低分数线,虽然填报了志愿,却暗自心灰意冷,甚至怀疑:考个高职院校有前途么?其实对于这一点,考生不必担心。现在,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建设者。高职(专科)院校也有优势。只要考生入学后认真学习、掌握相关技能、磨砺工匠精神,将来走上就业岗位时,就能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

  根据教育部日前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596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359所,已占据“半壁江山”,甚至多于本科院校。每年高考,都会有许多学子走进高职院校,专注于某项职业技能,继续求学。那么完成学业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呢?

  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的《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近日在京发布。报告显示,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2016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1.5%。在频频出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表现出不俗的实力。这与高职教育从最开始就以就业为目的有关。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大部分高职生求学,是为了掌握一项技能,安身立命。考生根据兴趣选择专业,在学校重点学习职业技能并有机会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锻炼,并在毕业时带着实习经历走进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快速适应岗位要求。以后如有机会,可再继续提高学历层次。一般来说,这就是一名高职生从走进大学到走上岗位的经历。

  但要认识到的一点是:掌握技能是学业成果,工匠精神更应是毕生所求。如果只有高超技能而无职业精神,还远远称不上大国工匠。高职生入学后,既要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掌握专业技能,又要归纳总结、开拓创新,有强烈的职业追求,还要摈弃杂念、坚守岗位,甘为事业奉献所学。正是在这学习、实践、总结、创新的过程中,高凤林、宁允展等许多人实现了从普通员工到专业人才的转变。

  考生只要在学习时、工作中不断提高技能、磨砺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做人,精益求精做事,选择高职院校,一样能实现人生目标,成为有用之才。

(杨 柳)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