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连日持续高温,溺水事件时有发生。8日下午,一名十一二岁的男孩在北京房山、丰台、大兴三区交界处的一处水塘不幸溺亡;次日,山东菏泽一名上初二的16岁男孩溺水身亡。中小学生溺水惨剧接连上演,再次为暑期安全敲响警钟。
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近年对北京、天津等10个省市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年约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40名。在各类安全事故中,溺水占31.25%,远高于第二位交通事故的19.64%,成为导致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因。
一个孩子的逝去,毁灭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暑期,防孩子溺水的重心转移到家庭。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时时提醒孩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一防野泳溺水。每年野泳溺亡的新闻频频曝光。溺水事故多发生在郊外池塘、河道、水库等环境相对复杂的水域,水中情况不明,往往暗藏危机,又没有专业救生人员和应急设备,而孩子自救能力较弱,可能出现各种不适,如泳技不佳、突发疾患等原因造成呛水、抽筋,很容易发生事故。家长要严防孩子在无人陪护下外出野泳。即便大人在场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提前准备好救生圈等救生器材。家长可带孩子到正规游泳场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学游泳,满足孩子好奇心,多掌握一门生存技能。
二防泳池疲劳。游泳时能量消耗大,易疲劳,存在不少健康隐患,常见的表现是腿抽筋、头晕恶心等。因此,孩子下水时要有家长或专业人员看护。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养成下水前先做准备活动的习惯,如活动四肢、冷水敷身等。孩子体力有限,在水中不宜太久,一旦出现疲劳或不舒服,要马上上岸。尤其是初学游泳的孩子,下水后过于兴奋,甚至逞能游到深水区。家长要指导孩子下水前辨别深水区和浅水区,并时刻关注孩子在水中的一举一动。
三防连带事故。孩子结伴游泳,眼见小伙伴溺水,情急之下直接跳水救人,后果往往是悲剧大于成功。家长平时就要教育孩子提高安全意识、危机意识、自救能力、避险技巧等。发现同伴溺水时不能只是哭泣或束手无策,要见义智为,可大声呼喊,引导周围成年人施救,或迅速拨打报警电话;还可利用现场工具帮落水同伴争取时间,如用长杆、绳子、救生圈等让其抓扶,同时自己尽量跪在地上或趴下以降低重心,确保不会被拉下水。
(孟 红)
本栏欢迎读者来稿。来稿请注意导向正确,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千字以内。来稿请寄:
E-mail:zongbianshi@bjeea.cn
热线电话:8283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