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适度感 轻松过假期

发布时间:2017-07-05 期号:

北京邮电大学心理教师 杜玉春

 

  2017年高考已经落幕。对于高三生而言,即将迎来人生新的篇章。

  高考之前,所有考生的理想是一致的,目标也是相似的,都希望自己考上一所理想大学,并为此努力着。考生努力过、憧憬过,兴奋过、激动过,也彷徨过、失落过。现在,高考结束了,考生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充满轻松感,终于可以卸下自己、父母、老师等多方的压力和包袱。同时,也会产生新的困惑和对未来的迷茫。那么,高考之后,在迎接崭新的大学生活之前,考生可以做些什么呢?

 

适度放松,保持愉悦感

  经历了紧张的高三一年,对考生来说,假期里最基本的就是要放松,但要保持适度,给自己充足的时间。高考备战对多数考生而言是“拉锯战”。在这场拉锯战中,考生消耗了很多,有的考生甚至长期超负荷。不论高考成绩如何,至少曾经努力过,对得起高中三年的生涯。对考生而言,学习固然重要,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一个不懂休息的人是很难懂得冲刺的。至于放松的方式,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例如,可以好好睡一觉,可以和朋友一起玩,可以去旅游,可以在家上网,可以陪家人逛街,可以走亲访友,可以打球、看电影……总之,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做。

 

适度允许,提升幸福感

  备战高考时,考生被要求了太多的“应该”和“禁止”:应该好好学习,应该听父母的话,应该拼命,应该克制自己,应该追求完美;必须考高分,必须考上某一所大学,必须在年级排名多少;禁止偷懒,禁止谈恋爱,禁止玩游戏,禁止做和学习无关的事,禁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些“应该”和“禁止”在某些情境下可能是必要的,但它们也是以对自己进行约束和禁锢为代价的。如今,考生可不再要求自己“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而要给自己适度“允许”:允许自己好好休息,允许自己考不好,允许自己偷懒,允许自己做想做的事,允许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总之,适度“应该”和“禁止”有助于考生保持高效学习,适度“允许”有助于考生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和提升生活幸福感。

 

适度思考,增强充实感

  考生可利用假期完成一些未尽事宜,了结自己未曾实现的心愿。例如,去某一座城市旅游,坐一次高铁,参观心中的理想学府,第一次去海边,听一场音乐会,看一次画展,做一次志愿者,写一本散文集,做一份兼职……

  考生还可利用这段时间思考未来的人生。不论能否考上大学,或是否考上令自己满意的大学,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都要努力让人生变得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当然,思考不只是空想,要边做边思考。在实践过程中思考,并把思考付诸行动。例如,如果报考某一所大学,考生可去学校参观,切实感受未来要上四年的大学的氛围;如果由于经济、地理等各方面的限制不能实现,也可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信息,了解将要学习的专业相关内容、毕业前景等信息;如果能接触同校或是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可多和他们沟通,从他们的描述中更多地了解这所学府。了解这方面信息,有助于考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