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考生自强不息,学校厚德载物

发布时间:2017-07-03 期号:

  “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这是这几天媒体曝光度最高的一句话,它出自清华大学给考生魏祥的回信。在有望跨入清华大门时,魏祥因先天残疾难以照料自己。预想到未来学习生活中的不便,他提笔向清华表达了请求,希望学校能为他们母子二人提供一间陋室,延续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

  清华大学回信给魏祥,勉励之余,向他承诺尽一切可能提供资助,并会妥善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魏祥与清华之间的通信,迅速在媒体上引爆。点赞、感动、泪水,即便是旁观者,也不吝为这样一段美谈袒露自己最真实的感情。这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故事,这也是一所大学厚德载物的故事。一个人与一所学校的际遇,只在偶然之间,把一句广为人知的校训,诠释进了我们身边最真实的生活。

  其实,身残志坚考入名校的新闻年年有,向这类学子伸出援助之手的学校也不止清华一所。这次的事件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并且让人们再次相信,这是一个人可以靠自己改变命运的时代,这是一个欢迎人们努力改变命运的时代。

  当下全国考生志愿填报基本结束,不少考生和家长,某种程度上陷入了焦虑当中。然而大多数人不曾想过的是,即便自己能考上的院校不是那么理想,今后的人生道路可能也会比魏祥走得更顺利。当然,人各有各的不幸,用魏祥和其他人比较,本身对双方是不公平与不尊重的。但既然我们普通人至少能够自由奔跑,又有什么理由过度忧虑脚下的路呢?

  “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回复魏祥的信里,清华把这句话送给在求学路上荆棘丛生的学子。而我想,这句话所指的对象并非仅仅是考入清华的天之骄子,也非仅指魏祥这样情况特殊的榜样,而是我们每一个人。

  千年以来,释家的苦感文化与儒家的乐感文化,就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交融传承。我们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上的。苦是我们最原初对生命最本真的体验。因为能感觉到苦,所以确信活着是一件很实在的事情。但苦又不是一切,尝过苦之后,我们会更向往甜,会更想用努力换取快乐。

  所谓自强不息,并不是精打细算的投资,更不是打鸡血,仅仅是“我还不想放弃”,“我觉得以后还有机会”,“我还可以再去尝试”,“我还来得及改变自己”,并为此哪怕再付出最低限度的努力。人不是因为实现了梦想而企及到了诗和远方,仅仅是在不断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苦乐相伴,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天道酬勤,只要你还相信。

  清华用“厚德载物”回报了魏祥的“自强不息”,而你也有一份注定属于自己的回报,在你付出了该有的努力后,就可点击领取。(徐 晗)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