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访谈 北理工明年计划招硕士生4200人 ——访学校研招办副主任薛伟

发布时间:2017-07-03 期号:

北京考试报特约记者 刘 婧

  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是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建设行列。历经多年发展,北理工已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居于国内研究型大学前列,跻身于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行列。北理工明年计划招硕士研究生多少人?在招生方面有哪些特色?记者采访了学校研招办副主任薛伟。

 

  记者:明年学校计划招多少硕士研究生?其中专业硕士生、学术硕士生各多少人?非全日制硕士生多少人?

  薛伟:学校明年硕士计划招生4200人左右,其中全日制3200人,非全日制1000人。全日制中,学术型1800人左右,专业学位1400人左右。目前没有新增专业,考生可在9月左右关注学校研究生院网站发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公布的信息为准。

 

  记者:今年研考录取情况怎样?和去年相比有何变化?冷热门专业分布情况如何?考录比是多少?

  薛伟:和2016年相比,今年硕士研究生的录取规模增长800人左右,主要是非全日制招生增加。从总规模看,学术型与专业学位总额基本相当。多数专业都较热,上线考生充足。相对热门的专业是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车辆工程、管理类专业及设计学等专业。考录比在4∶1左右。

 

  记者:学校有哪些学位授权点?有哪些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怎样?

  薛伟:今年学校硕士招生一级学科32个,二级学科2个,交叉学科5个,专业学位31个专业;现有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24个国防特色学科,3个一级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53年,1978年起恢复,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1996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之一,2012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工程博士试点单位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研究生教育取得快速发展,学科门类不断增加,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成为我国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研究生教育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提出“研究生培养666工程”、“本硕博一体化”等新举措,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贡献力量。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队伍相对稳定,后备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已形成良好发展态势。

 

  记者:学校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有哪些?

  薛伟:近年来,学校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国家重点建设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单位是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记者:对于报考贵校的考生,您有什么建议?

  薛伟: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选拔性考试,要求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掌握,同时具有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希望考生根据本科学习的情况,结合个人兴趣,科学合理地选报专业。

 

  记者:根据往年情况,您对考生准备初试、复试有什么建议?

  薛伟:备考初试,考生要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循序渐进,做好公共课和专业课复习。复试重点考查考生的外国语口语听力、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同时会对考生创新能力及科研潜质进行考查。考生复习时要注意基础知识、实验能力的积累,逻辑思维的训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复试的准备,可参考专业目录中复试环节的要求。

 

  记者:研究生培养方面,明年学校有无新的政策?或计划实施哪些新政策?

  薛伟:为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优化,学校决定在今年本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基础上,启动本硕博“一张课程表”的试点及推广工作,以建立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为学生成长和自由探索留出空间,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记者:从2017年研考开始,非全日制纳入统考中。对此,学校在招生、培养、考试中有哪些变化?您对非全日制考生有哪些建议?

  薛伟:非全日制纳入统考,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功能,不断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也为学校招生计划紧缺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考生的招考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根据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制定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要求,使其可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不脱产学习。2018年非全日制具体招生专业将在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发布,请考生关注。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