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北京市中考就要开始了。仅剩的30多天复习时间对于中考生来说十分宝贵。在知识的积累、作息的调整、情绪的把控等方面,考生还能做些什么呢?
查缺补漏不能停。中考,考查的是考生初中3年的学习成果。初三学年的大部分时间,考生都在紧跟老师步骤系统复习。现在,考生脑海中都建立起了各学科的知识体系,也已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面对中考,大多数考生担心的问题是:考试时万一遇到我不会的知识点怎么办?这就要求考生抓紧仅剩的时间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尽力“堵漏”。这对于考生静心应考和取得理想成绩会有益处。
作息规律不能乱。中考临近,有些考生开始熬夜复习,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有些考生晚上强迫早早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白白浪费了时间。其实,生物钟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中所形成的周期性规律,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考生想让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更适合中考时间,可以循序渐进地做适当调整,不要期望突然转换成另一个模式。如果考生长期稳定的作息规律突然被打乱,可能影响备考状态和效率。
备考初心不能忘。中考是考生升学的渠道。想考入理想高中,考生要坚持心无旁骛地认真学习。随着考试的越来越近,很多考生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考前综合征、焦虑、过度紧张或放任,都是往年考生考前一个月的多发状况。考入心仪的高中,是众多考生的愿望。然而,中考不能“一考定终身”,之后还有高考、研究生考试以及走进工作岗位后要面临的许许多多考试。学习的目的,是积累知识,从容面对以后的人生。备考不能忘了初心。中考时,考生用一颗平常心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就对得起这初中3年了。
祝愿每名中考生都能充分利用考前这段时间,在中考考场交出一份让自己、让父母、让老师、让社会都满意的答卷。
(杨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