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刘式歌) 首都体育学院体能训练教研室主任石岩、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黄磊、心理咨询专家周振基近日做客“教育面对面”栏目,为考生备考期间如何进行心理减压答疑解惑。
石岩介绍,考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喜好选择个体化项目,或非对抗类项目,例如跑步、跳绳、游泳等,条件允许的话还可打台球、做自重力量训练等,不仅促进心血管循环,也能缓解压力。考生可以脉搏或颈动脉作为测试单位时间,用15秒或1分钟的心率评价。考生尽量把每分钟的心率控制在130次至160次,并保持10分钟,即可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睡前一小时、饭后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内尽量不要锻炼。考生锻炼可坚持至考前最后一天,备考期间不用摄入运动饮料。
黄磊建议,早餐很重要,最好包含三类食物。第一类,谷类。早餐最好有一定量的杂粮,如燕麦等。第二类,蔬菜。家长可从菜品色泽上吸引孩子,如柿子椒是红色、黄色、绿色。第三类,补充蛋白质。从四五月份开始,天气越来越热,家长要特别注意食品卫生或食品安全保障,最好不要剩饭剩菜。如果有,也要放冰箱,再食用时务必要加热至透。考生也尽量少吃生冷食物。
周振基表示,音乐主要作用于人的右脑。左右脑中间连接处有一块叫胼胝体,在没有创伤性的基础上,能穿透胼胝体的只有音乐。音乐可使左右脑同时运动。当音乐进入后,脑电波会出现阿尔法电波。阿尔法电波一般出现在人体进入相对深度睡眠之后,即人体完全放松休息时。所以,考生可选择一些舒缓类的音乐进行减压,例如莫扎特的大部分音乐。考前焦虑时,考生最好不要听比较激烈的音乐,如摇滚等。可听独奏类民乐、弦乐等,不要听打击乐。(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试院、北京城市广播、北京考试报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