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星 拉萨教育城里的“拓荒者” ——记首任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校长张大力

发布时间:2017-04-01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在拉萨城东的教育城里,曾经有一位“拓荒者”,他怀揣着梦想,带领援藏干部,将一所工地学校一步步建成山水校园;将一所普通中学一点点变成藏族群众认可、老百姓心中的好学校。他就是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第一任校长——张大力。

  曾经多少个日夜的奔波、无数次高原反应的不眠、数不清的困难阻力,张大力和援藏干部咬着牙向前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学校焕然一新,各项指标都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

  他是2016年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曾是北京市石景山实验中学分校校长、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校长,现在他又刚刚成为北京西藏中学校长,继续为藏族同胞带去优质的教育资源。

 

建校 百端待举,亲历亲为

  2014年6月30日,44岁的张大力和其他4名援藏干部一起,踏上西藏这片心驰神往的土地。等待他的是正在建设的工地和迷茫的老师。开始的两个月里,没日没夜的工作和高原反应,让张大力瘦了将近20斤。经历了辛酸与成就,张大力和援藏干部一起,将一所百端待举的学校一步步建成现在的生态校园。

  课桌椅没运到、实验室在建、食堂在建、没有升旗台和旗杆、校内多处安全隐患……两个月后要开学,解决3000名师生的吃住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到学校第二天,校长张大力就和4名援藏干部一头扎进了重重的困难之中。

  因为是在建工地,楼里经常断水断电;面对重重矛盾,需要多方协调,既要跑施工方,又要跑有关单位,手机计步器上的步数每天都是2万步以上,10公里的距离对他来说仅是起步。白天工作累,晚上因严重的高原反应休息不好,张大力的体重迅速下滑,腰带也是剪了一截又一截,被同事戏称“烧火棍”。连当地人都分不清他是北京来的干部还是当地的老师。

  高原反应对每一个到西藏的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来自北京80中的教务主任邵文杰,是安徽省青少年3000米记录保持者。听说拉萨市来了大学生志愿者,他第一时间跑到教委“抢人”,结果却晕倒在教委的楼道里,造成大面积擦伤。当家属来藏探亲时,他还嘱咐大家不要提晕倒的事儿。

  在学校里,他们也曾失望过、困惑过,但却没有一刻停歇过。张大力说:“再苦再累都要坚持。我们不能辜负北京的重托。”那些日子整天忙里忙外,他们几乎忘了休息。直到国庆节最后一天,张大力的爱人让他发一张在拉萨的照片。他才在当天下午给自己和援藏干部们放了个短假,几个人坐在一起煮了点羊肉就算过节了。饭后,他们来到学校后面的拉萨河,在河边照了张相给家里发回去。

 

拼搏 舍小家顾大家,人心齐泰山移

  张大力说:“我们5名援藏干部心齐,所以特别有战斗力。在拉萨,大家没有功利心,没有私欲,只有一个目的,就想让学校变好。虽然辛苦,但这是我们生命中最有色彩的时光。”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这两年的建设中,张大力和他的团队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学校的一切几乎都是从无到有:改进管理机制、完善课程基础、奠定文化基调,包括校舍教学楼命名、干部教师培训、确定学校发展方向、制定办学目标、改善学生打架喝酒状态、树立家长对学校的信心等,援藏干部们全都亲力亲为。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前身是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师资水平有限,生源来自拉萨7个县的农牧区,学生虽然淳朴善良,但打架、喝酒、抽烟现象很严重,学校以前的德育主任几乎每周都要到派出所“报到”。为了严肃校规校纪,来自人大附中翠微学校的副校长张志宏为了阻止学生抽烟,年近50岁了还常在高原上飞奔几百米。为了提高当地教师的教学水平,从北京市教科院美术教研室来的教研主任陶涛,经常通宵达旦为教师培训。老师和学生都喜欢他,不是因为他是藏族人,而是他为学校付出的宽广胸怀。

  2016年4月底的一个晚上,来自北京21中的副校长宋志军接到家里电话,他的老父亲从床上摔到地上。但因为第二天要到县里做招生宣讲,他说自己是主讲人不能缺席。张大力和其他几名干部感觉情况不太对,第二天一早就给他定了回京机票。赶到家时,他父亲已经神志不清,认不得儿子,当天晚上就去世了。电话里,张大力和宋志军两人都泪流不止。张大力告诉我们:“援藏干部真的特别辛苦,但每个人心里都装着学校。本来丧假21天,但第9天宋志军就回到拉萨。他说马上就要高考了。学校的招生很重要。”

  “在援藏的两年多里,作为家长,我们兄弟5个错过了4个孩子的高考和1个孩子的中考。因为作为老师,我们的800多个孩子要高考,这是我们的职责。”但张大力还是觉得亏欠家人。2015年夏天,张大力坐在拉萨的办公室里,提笔为女儿的成人礼写信。他想说很多话,但又不敢说,怕女儿敏感情绪波动,父爱无法言表,几次写到落泪,一封信写了扔、扔了再写。女儿是美术生,要经常去培训班,到多所学校参加校考,多少个日夜都由妈妈全程陪同。对于爱人,他怀着无限感激。

  因为地域特殊,拉萨的学校暑假只有20天,寒假2个月。这20天里,援藏干部要分配新生,筹备新学期的工作。在拉萨的两年多,张大力和几名援藏干部只有在过年和学习的机会才能回京和家人团聚。

 

收获 学校变好,家长认可

  两年来,学校就像他们亲手养大的孩子。看着它成长、壮大,张大力欣喜不已。2014年至2016年,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从380分提高到435分;高考上线率从74%提升到了90%;一本率从不足10%升到了25%。学校也成了藏族群众认可的好学校。

  学校办好了,规章制度健全了,但因为才建校,要让学生和家长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拉萨市地域广泛,下辖7个县1个区。为了扩大影响,让大家了解北京教育和学校的变化,张大力和援藏干部每人负责一个县,到县里初中校宣传。作为校长,张大力选择了路途遥远、海拔最高的当雄县。当雄县初中的校长拉布看到援藏教师和干部非常激动,握着张大力的手说:“从来没见过高中校的大校长到学校招生,您是第一个,我们相信你们。”

  在他们的努力下,两年后的今天,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已经成为拉萨城东的一道靓丽风景,参观者络绎不绝。学校里学生举止文明行为规范,校风备受称赞;教学秩序井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术氛围逐渐形成;学校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发展途径清晰,学校文化顶层设计完成,所创建的智达教育渐成体系,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开始实施。张大力的目标是把学校建成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一流学校。

  校长的努力和教师的齐心,使学校在拉萨市的口碑比以前好很多。2015年,学校新生录取分数线名列自治区22所普通高中之首,比2014年提高20分;在此基础上,2016年新生录取分数线又提高35分,不仅继续名列自治区普通高中之首,还超过了两所重点高中。两年里,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从一所普通学校变成了藏族群众认可的热门学校,变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

  学校高考成绩也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2015年高考录取率从2014年的74%提升至80.43%,2016年再提升至90%,一本录取率更是从不足10%提高至25%,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原学校办学38年来从未有过的高度。张大力确信,他们进藏后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将会在今年高考中创造更大辉煌。

  张大力说:“大家都说我们为西藏付出很多,但我更觉得是西藏给予了我们更多。”如今,张大力已经在北京西藏中学上任两周,开始了他与藏族学生的另一段故事。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