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师生、家长共同分享了鲜为人知的雷锋成长经历,成为首都百万学子迎接3月5日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活动之一。明天,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截至今年2月,北京市志愿者人数已突破370万人,其中团员占25.4%。
雷锋精神主要涵盖四方面: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是让人变得更好。
雷锋精神让人变得更好,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上。雷锋曾说过:“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雷锋当过通信员、拖拉机手、汽车兵,他都干得很出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肯定是好人的标志。
雷锋精神让人变得更好,体现在助人为乐上。孙晓兰,北京市东城区一位67岁的老人。18年来,她组织的“助学亲友团”已资助近千名宏志生数百万元助学金,帮助贫寒学子展翅翱翔。雷锋一生虽只有短暂的22年,但他总是永不停息、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人,为人民做好事。学习雷锋,不需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惦念身边的人,帮人所需,助人所困,传递爱心,扶助弱小,就会让人感受到人间的美好,争做助人为乐的好人。
雷锋精神让人变得更好,发出跨越时空的光芒。54年来,雷锋精神激励千千万万中国人甘当“雷锋”,并逐渐传播海外。一些国外义工助人后笑称自己是“雷锋”。2015年3月,由对外经贸大学学生会承办的“雷锋国际行”活动中,来自30多个国家的80余名外国留学生通过义卖捐款等方式捐出自己的衣物和书籍,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奉献一份力量,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学雷锋,无国界”。这样的活动不仅让中外友人共同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为中外友好交流搭建了平台。雷锋离开已有50余年,他的精神却跨越了时间和国界,代代相传。
“雷锋是共和国平凡而伟大的工匠,雷锋精神中蕴含着工匠精神的品质。”人大附中每年开学典礼有一个雷打不动的活动,即“志愿团宣誓”,旨在造福社会、服务他人,呼吁更多孩子加入到志愿团的行列。如今,志愿者已成为人大附中学生的第二身份。雷锋精神呼吁每个人自觉担起应尽的责任与使命,多做回报社会的善举。雷锋精神让人变得更好,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
(刘式歌)
本栏欢迎读者来稿。来稿请注意导向正确,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千字以内。来稿请寄:
E-mail:zongbianshi@bjeea.cn
热线电话:8283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