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百日誓师喊口号,是否真的有必要?

发布时间:2017-03-01 期号:

  在网络中搜索“高考一百日”,排在前列的标题类似:《师生高考百日“誓师”气势恢宏》、《高考百日誓师 剑指高考不负青春》。还有零星几篇备考建议和教育部30条禁令的新闻夹杂其中,或可说被淹没在了誓师的声浪下。然而除了高呼励志口号,考生其实也要有权选择平淡地度过这一天,而不是把它太当回事。

  这里说的别把考前百日太当回事,并非是说完全不当回事。以此为契机,梳理或者重整备考方案,开始关注各类高招政策信息,也算是为最后的复习时光开启一个好节奏。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高考百日就和“誓师”、“口号”脱不开关系了。似乎总有一些教育者,觉得高三学习还不够紧张,孩子们还意识不到高考的重要性,非得把他们拉到操场喊喊口号,提醒一下原来你竟然还有梦想。尤其是一些以“高考工厂”著称的学校,甚至放下日复一日严苛不变的时间表,让孩子们为誓师大会排练队形。难道就没有别的方式给孩子们放松了吗?

  当然,举行誓师的目的肯定不是让孩子放松,组织者肯定能说出很多像样的理由,比如归根结底是为考生打气,对考生的备考负责。然而翻开高考誓师的新闻,“班旗猎猎,校旗飘飘,一派生机勃发”,一股浓浓的通稿味儿扑面袭来。

  如果一场誓师、几句口号就能显著提高考生成绩,又或者仅仅偶尔为之也不大张旗鼓大喊口号,那么尚能令人接受。然而明眼人都知道,所谓的高考神话不是靠一场誓师建立的。

  当然,没有人反对集体活动,但组织集体活动的前提是有意义。譬如一些学校至少是把高考誓师作为成人礼的附属,而“成年”对于孩子们而言其实还有些陌生。一场仪式或许能让学生在忙碌的课业中,抽空思索自己除学习外,今后将承担起哪些责任。然而高考几乎是高三生一整年都在打交道的事情。一句句煞有介事甚至耸人听闻的口号,无异于一场只有短暂心理暗示效果的“鸡血疗法”,让学生对于压力的免疫抗体增加更多无谓负担,没准副作用更大。

  高考百日之时,该为那些没有举行誓师的学校叫好,因为他们至少懂得一些比誓师更有意义的教育方式,而非一面大张旗鼓动员学生一心奔高考,一面又把教学楼装满铁栅栏防止学生自杀,甚至让人借此“炮制”出一个“空心病”的话题。

(徐 晗)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