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研考后试着让梦想落地

发布时间:2017-01-03 期号:

研考日前落幕,几家欢喜几家愁。无论考得好坏,考生从考完最后一科走出考场的那一刻起,就要学会放下,迎接人生接下来的考试。

每年研考结束后,研考人数会相继出台。“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新闻连续多年出现。但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与个体,他们有梦想,也有苦涩;充满希望,也曾彷徨。他们为这次考试付出的日日夜夜,都将留下一道难以磨灭的青春印迹。但无论结果如何,考研都不该成为阻挡一个人前进的负能量,而应该是促使他成功的动力。

试问,你为什么要考研?是为了研究学术,登上学术殿堂,还是为了逃避“毕业即失业”的宿命,再在“象牙塔”里躲上几年?或是为了给自己“镀金”,在求职时比别人有更高的起点?考研热实则反映了就业压力大的现实。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考研的目的多是期待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能让他们找到一份好工作,离梦想更近一些。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批大学生毕业时只找到了“还算凑合”与“相当凑合”的工作,虽然有份收入,可与不断飞涨的物价与城市生活成本相比,微薄的收入显得实在可怜。心有不甘,于是希望通过考研重拾梦想。

看似考研让梦想有了“多飞一会儿”的时间。但无论能否踏入研究生学习的大门,研考的落脚点始终是就业,是为让考生经过深入修习成为高端人才而日后在岗位上贡献更大的才智。认为发挥不错的考生要准备复试,争取被理想的学校录取,但也不要迷失方向,误把研究生生活当成就业的“避风港”,以为可以将“幸福感”延续几年。笔者提倡以就业为导向地学习理论知识,这样在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时能更好地发挥一技之长,展现出类拔萃的才能。感觉发挥较差的考生也不要灰心,如果不准备再次考研,可重新拿起简历,在年前多投几家单位,等待面试录取的通知。虽然在找工作上,晚于其他未准备研考生,但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希望总会有的。

梦想迟早是要着陆的,研考不过是人生无数考试中的一次考试而已。考生朋友们,是时候准备人生的下一次考试了。

(刘 婧)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