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高招 稳中求进求好 依法治考治招

发布时间:2016-12-29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许 卉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第一年。

  全市美术类专业统测、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全市统测、体育类专业测试、等级运动员统测……这一年,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组织实施11项考试。单独招生考试和统一高考虽然参加人数、考试内容、组考方式不一样,但工作人员始终牢固树立“第一次”的意识,遵循“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的方针,坚持严字当头,依法治考治招,全面实施招生“阳光工程”,维护公平公正,实现“平安高考”目标,向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稳”是今年高招工作的总基调,虽然没有大的改革举措出台,但在去年各项改革取得初步效果的基础上,今年的改革成效更加凸显,让考生有更多获得感,也让更多的考生感到温暖。

 

严审报名资格,确保机会公平

  “姓名、报考类型、联系方式……你认真核对一下报名表上填写的信息,看看是否准确。如果没错,请在右下角签字。”在报名资格审核环节,区工作人员会认真审核考生递交的档案、户籍、报名信息等材料。

  这只是严审报名资格、确保机会公平的一个环节。

  报名工作是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基础。严密的报名组织工作,是保证考试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本市高考报名工作依照“网上提交申请——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现场确认”三个步骤依次进行。

  报名开始前,考试院高招办通过网络、微信、报纸专刊等多种途径进行报名政策宣传;专门召开高考报名工作会,对报名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并提出“谁审核、谁负责”以及严格把关、规范管理的要求。

  报名期间,学校、区和考试院高招办按条件要求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逐一审查,确保报名信息真实、准确、有效。市、区两级高招办坚持做到专人接听电话,专人监管网络系统,耐心细致做好报名咨询、服务、指导及问题解答工作,特别注重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非京籍考生)等特殊群体有关报名的信访接待工作,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和疑难问题。今年报名期间,各单位准备充分,政策宣传到位,报名工作圆满顺利。

 

深化命题改革,体现北京特色

  2016年高考北京卷试题巩固前几年北京市高考命题改革成果,力求进一步完善与创新。

  试题追求走大道、求大气的风格。不偏不怪,切合考生生活实际,不回避社会热点和教学重点问题,甚至不刻意回避考生复习的内容;素材选择甄选名家名作和科技前沿,贴合时代主旋律,背景厚重、立意深刻、平中见新,常中见深,体现北京特色。如,语文作文试题“‘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以试卷的阅读篇目《白鹿原上唱响一支老腔》为基础生发,题目中的“老腔”成为传统文化的象征和符号,与考生心中的“老腔”产生情感共鸣,引导考生写出对民族文化遗产内涵的理解,写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有关专家认为,高考命题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核心要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试题当中,将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会责任感渗透于整个试卷的谋篇布局之中。命题巩固改革成果,以考生为本,发挥考生所长,加强开放性试题设计,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注重考查考生12年学习的积累,对考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核心能力进行全面考查。

 

三项考试首用人脸识别,考生“刷脸”进场

  3月26日,北京市2016年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统一测试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这次考试首次启用了人脸识别技术,270余名考生“刷脸”进考场。随后举行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考试以及2016年高中运动员技术等级测试中,人脸识别技术再次被用来验证考生身份。

  在这三项考试中,考生都要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处接受检查。开考前,考生在工作人员协助下,逐一面对识别器进行面部和指纹识别,考生先在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区域刷身份证,按要求按指纹,摄像头同时会现场抓取考生的面部特征,与身份证件照片、高考报名照片逐一比对。三者相符则显示“验证通过”,考生在检录单上确认签字,才可参加考试。

  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6年的高考是“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面对“史上最严”高考,各区考试中心做了大量工作,确保高考安全、顺利。如海淀区考试中心组织学校进行考前培训,参训学校将考场规则、教育法相关法律法规等逐条传达给考生。各区高招办均采取全区统一与考点分岗相结合的方式,对监考员进行培训,对关键环节、重点工作进行重点部署,确保考试安全。

 

温馨服务考生,彰显人文关怀

  6月7日,下了一夜雨后的清晨,气温降了几度。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考点的每个考场内都准备了御寒外套。为方便考生快速找到考场,不少考点内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考场位置,并在校园内摆放考场分布图。有的考点还为考生准备了存包处。

  高考人文关怀落在了实处。考试院高招办通过设立单独考场,为有肢体残疾、生理疾病、心理障碍、突发身体状况等80余名特殊考生提供悉心服务,包括提供大字卷、单独考场、延长考试时间等,配备专门医务人员,帮助考生顺利应考。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朝阳学校、清华附中、一零一中学等考点都有特殊考生参加高考。学校为这些特殊考生开辟“绿色通道”,并由专职教师全程陪护。对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等情况的特殊考生,考点也提供人性化服务。

  今年,北京教育考试院坚持把维护考生利益摆在首位,还通过多种形式不定期发布高考政策信息,提供全方位政策宣传咨询服务,组织全市高招网上咨询活动,编写《高考志愿填报一本通》指导考生填报志愿,加强考生诚信考试的宣传和教育等,为考生提供优质招考服务,营造和谐高考氛围。

 

局际联席成员单位齐抓共管,护航平安高考

  市城管执法局、市卫计委、市无线电管理局、北京电力公司……在每个考点外,原本分属不同行业的国家教育考试局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人员,来到全市17个考区、96个考点,为高考生护航。

  今年,本市分别制定了高考安全保障方案,为“史上最严”高考保驾护航。公安部门首次派出防爆警察进行试卷押运,高考期间启动高等级防控,投入警力4万余人次。

  市交管局成立了99支应急处置分队,考试期间为29名考生提供了紧急交通救助,本市没有发生一起因交通事故影响或耽误考生参加考试的事件。

  为防范高考舆情事件发生,本市今年还首次成立了由市教委、市网信办、文保总队、网安总队和考试院组成的高考安保小组,开设联合指挥平台,加大对全市涉考网络信息的监测,第一时间分析、研判,及时处理网络有害信息1602条。

  此外,北京教育考试院还强化了内部管理,重点加强了对考场编排、试卷印制与流转、工作人员考前培训、考试实施、考生诚信考试教育等各环节工作,实现了“考前试题试卷‘零失密’,考中大面积、有组织舞弊‘零出现’”的目标。

 

落实“阳光工程”,录取公正透明

  高招录取期间,考试院高招办按考生已填报志愿录取结束时,及时将当前批次高校计划未完成情况向社会公布,征集考生志愿。今年共征集8次志愿,为符合条件的考生增加了录取机会。

  这只是本市高招录取工作落实“阳光工程”,确保录取公正透明的一个真实写照。今年,本市严格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六不准”、“十严禁”和“26个不得”等招生纪律要求,全面落实信息“十公开”,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凸显严守录取标准、严格计划管理、严施加分政策、严查特殊类型招生资格、严肃招生工作纪律、严格招生监察的“六严”特点。

  录取时,考试院高招办严格按照原则进行,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跳录”、“点招”、降低标准违规录取等现象的发生;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于地方性加分政策仍执行只适用于向北京市属高校投档时使用,对于在京部委属高校和外地高校不进行加分投档,切实维护招生公正;在特殊类型招生录取中,依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的相关内容和分值,对考生的投档资格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公平公正;要求各在京招生院校对于需要变更招生计划的,必须在正式投档前完成计划调拨工作。各校调档比例一经确定,严格按照计划数进行投档,严禁投档后、在录取过程中通过计划变更进行录取的行为,切实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此外,录取前还对全体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和纪律培训,要求他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做到令行禁止;在录取现场,成立专门的纪检监察组。今年,通过多种形式,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招录取环境,没有发生一起违规招生行为。

 

改革成效凸显,考生志愿梯度更科学合理

  今年,考生志愿梯度更加科学合理,本科一批本科6个平行志愿中,前3个志愿高校的满足率超过85%,最后1所志愿高校的满足率仅为1.6%。而去年,在6个平行志愿中,前4个志愿高校的满足率接近80%,最后1所志愿高校的满足率为9%。相比而言,今年的情况好于去年。这是北京高招改革成效更加凸显的一个缩影。

  今年高分落档现象更少。据统计,全市文科630分以上、理科650分以上未被投档考生共计13人,比去年减少14人。今年,本市各项高招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夯实,为下一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相比去年完成情况更好。其中,17所高校参加“双培计划”招生,招生计划1621人,实际录取1423人;12所高校参加“外培计划”招生,招生计划357人,实际录取330人。去年,“双培”招生计划2008人,实际录取1362人;“外培”招生计划420人,实际录取359人。

 

 

 

数说高考

  2016年北京市报名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和单独招生考试的考生总数为61222人,实际录取55689人。

 

统考部分

  在全市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55680名考生中,文史类考生18425人,理工类考生37255人。

  今年全国共有734所高校在京招生,计划招生50012人。其中文史类计划16597人,理工类计划33415人。

  今年在京参加统招的高校共录取新生45668人(含艺术院校(专业)、港台高校),统招录取率稳定在80%以上,达到82.02%。

  文史类录取14408人,理工类录取31260人。

  本科录取40841人,专科录取4827人。

 

单考部分

  单考单招报名人数为5542人,计划招生920人,实际录取299人。

 

高职自主招生部分

  高职自主招生院校共25所,计划招生12505人,实际录取9722人。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