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特约记者 刘 婧 文并摄
“小鬼,快跟上,别掉队。”北京理工大学研一生高杨小心翼翼地和“红军战友”攀爬在雪山的悬崖峭壁上,老班长的声音时不时地从耳边传来。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陆续从她身边走过,回头看,除了漫天飞雪,还有万丈悬崖。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过去80多年的今天,高杨戴着VR眼镜,和“红军”重走了一回长征路。
“在虚拟现实技术中,我仿佛穿越回了过雪山的那一刻。”高杨说,站在红军队伍里,她就是其中的一员,风雪从耳边呼啸而过,一不留神,就可能跌落万丈深渊。老班长的鼓励,战士们的坚定,让“穿越”后的高杨落了泪。“在书本中看到这章节,只会发出感慨,当身临其境时,才会真正明白红军远征的难。”高杨说,这次体验,让书本的内容“活”了起来。
原来,这是北京理工大学的一节思想政治课。
为了让思政教学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北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制了基于VR技术的软件《重走长征路》。
“学生们还感觉意犹未尽呢,体验就结束了。”北理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杨才林介绍,时下大学生总是觉得思政课堂枯燥乏味,是因为老师总是在“灌输式”教学。让他们“重走”一遍长征路,有了真实的感受,才会有真正的价值认同。
北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林英表示,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使得教学手段更科学化、更高效益、更丰富多彩,能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虚拟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让学生观察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观察到的事物,实现“线上与线下互联”。《重走长征路》通过VR模拟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通过场景再现、交互体验,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红军遭遇围追堵截和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理解长征精神,学习红军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高尚品质。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深刻体验当时的历史过程,带来更加真实、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