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公布“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优质校就读率将超90%

发布时间:2016-10-12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10月8日,海淀区教委公布《“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未来5年,海淀区教育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九成学生就读优质校

  在“十二五”时期,海淀区通过名校办分校、承办、委托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规模,使海淀区中小学生在优质中小学就读的比例已达70%以上。未来5年,这一比例将升至90%。

  海淀区教工委副书记乔键介绍,目前,海淀区内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44所,市区级高中示范校21所。未来5年,该区将实施新优质和新品牌学校建设工程,通过专家引领、政策支持等举措,推出20所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10所普通高中新品牌学校,并探索建设科技、人文、语言、艺术、体育等五大领域的特色优质高中。此外,区内还将组建15至20个教育集团和合作联盟体,以优质资源为引领,构建学校成长的共同体。

  在教学方面,海淀区将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打通学校边界,探索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的整体育人模式,建成80至100个学科教研基地。打造精品校本课程,培育8至10所课程建设基地校。丰富基于云平台的高中跨校选修课程,将所有高中校纳入选修范围,为学生时时学习、个性学习提供课程、资源和环境支撑。

  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透露,在人口生育高峰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叠加效应下,2018年,区内幼儿园、小学将达到入学峰值,整个“十三五”期间也将面临新的生源压力。据预测,2018年基础教育阶段学位缺口将达8至9万。为此,该区将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学位供给保障工程。

  在基础教育方面,海淀区将全面加快实施中小学建设专项规划,重点完成北部地区学校建设项目,建成航天城学校、树村学校、新鑫苑九年一贯制学校、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二期工程等;同时,在北部地区规划建设1至2所寄宿制中学,并完成北京市育英中学的整体改扩建工程。

 

特长生学区协同培养

  今年,全市“小升初”特长生招生比例减半,从10%降至5%。陆云泉表示,未来5年内“小升初”特长生招生途径或将取消,但海淀区对特长生培养还要继续并且加强,通过学区和教育集团资源的统筹,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平台和支撑。另外,海淀金鹏科技团、金帆艺术团等高端水平社团会给学生发展提供空间,这些也不是通过特长生计划来实现,而是学区内学生跨校选课等方式实现。

  招生评价制度改革也将成为未来5年海淀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验的重要领域和环节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免试就近入学,推进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在中招制度改革方面,扩大优质高中的招生规模,并探索“小初高”衔接贯通培养,试行教育集团和联盟内部定向招生的办法,坚持建立高中和大学的衔接机制,支持部分学校与大学合作开设高中特色实验班和大学先修课程,为大学自主招生输送特色人才。

  为配合中招评价改革,海淀区将建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学生成长的动态评价,建立初一年级入口学业水平和学段成长监测机制,突出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兴趣特长和体质健康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价。为此,区内将建立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成立海淀区青少年科学院。

 

高中教师45%为研究生

  陆云泉表示,未来5年,海淀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与教师队伍结构性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十三五”末,海淀将进一步凸显教育人才聚集高地的优势,中小学专任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达25%;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达45%;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达20%。

  到2020年,海淀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的数量、比例保持全市领先地位。通过导师带教、分学科组织开展磨课、课题研究等活动,提升骨干教师群体课程领导力,3年一期,每期培养500名市区级骨干学科带头人。未来5年,海淀北部地区后发优势学校,将引入更多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

  海淀区将继续推出10名成绩突出、社会广泛认可的教育名家,壮大名校长队伍和名教师队伍,建立高端教育人才储备库,实施紧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创设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完善干部教师激励和保障机制。重点推进实施“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

  期间,海淀区将稳步提高人才的地位待遇,依托海淀教育基金会,建立教师荣誉功勋制度和基金奖励办法,加大教师住房保障力度。海淀区还将实施农村地区教师素质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优秀人才向农村流动,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