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育人为本 素养立意 多元评价 促进公平

发布时间:2016-09-26 期号:

任 涛

  9月18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对我国新时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建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顶层设计,育人为本。《指导意见》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2014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一脉相承,对未来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和蓝图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指导意见》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和人人成才观念,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选择,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成长,注重育人为本,品德、学习成绩和能力素质并重。

  两考合一,素养立意。《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升学考试合二为一,不仅减轻学生负担,降低考试难度,使中考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依据选拔学生,表明国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课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联系实际,培养学科能力、核心素养,让教学脱离以应试为目的、条件反射式的“题海训练”,这与前段时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精神有机统一。比如,根据2018年北京中考方案,中考命题将与“四个一”工程和10%的学科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在社会课堂中学有所获。试题注重贴近考生日常生活,更多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将出现在试题中。在命题形式上,中考将更加迎合考生的口味,采用考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全科开考,多元评价。《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新的中考方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学生不必为自己的弱项诚惶诚恐,每个学生都有好的一面以及展示优势的机会。具体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全科目开考,科目可以选择,尊重学生的强项,尊重学生学习特点,同时命题时答案具有开放性。比如,2018年北京中考方案中,从“教宽”“考宽”到“学宽”,中考将新增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生物等选考内容,使学生可从9种方案中按强弱项选考;考试内容注重考查学生9年义务教育的积累,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英语增加口语考试;所有选考科目均包含10分综合性社会实践或开放性科学实践成绩。新的中考方案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综合录取。

  均衡减负,促进公平。新的中考改革将有利于学校系统培养,注重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力素养的全面积累,为高中特色培养奠定基础;在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绘制北京教育新地图过程中,推进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有机衔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的人才培养体系。如北京中考提前招生中的贯通培养项目指标会分配到各区和学校,确保所有的初中校都有机会获得指标。统筹一、二、三中的指标也会分配到所有初中,让留在本区读小学、初中的考生有更多的机会,同时控制示范高中跨区投放招生计划,遏制名校跨区掐尖,有利于本区尤其是远郊区的高中发展和初中校的均衡。

  (作者为北京教育考试院科研办副主任)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