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文并摄
《北京考试报》每次刊登的优秀作文,姜海洋都会仔细品读,通过一张报纸仿佛能读懂文章背后的一颗心。
7月2日,北京市中考成绩发布。这一天,对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三(2)班的姜海洋来说,既紧张又激动。中考裸分580分的总成绩,使他成为近年来中考首个全科满分考生。
7月5日上午,身高1.86米的姜海洋坐在初三(2)班教室里接受记者采访。教室内“00”的计时牌预示着中考已经结束,同时也见证了姜海洋初中3年的进步和成长。
发烧上考场,交上满分卷
初中3年,在很多同学看来,姜海洋的变化让人惊讶: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从年级排名中等到丰台区第一名,再到北京市中考裸分第一名。更让老师和同学惊讶的是,中考3天,姜海洋持续发烧,一度到38℃,最后一天考试时还没完全退烧。“每科考试前,送考老师安慰的话和鼓励的拥抱,让我感到温暖,并下决心坚持下去。学校是我坚强的后盾。”姜海洋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在平时学科考试和模拟考试中,姜海洋不止一次出现过单科满分的好成绩。但全科满分还是第一次,同时他也创造了十二中的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的创造,源于对老师的信任和对书本的渴求。数学满分也许相对容易,语文满分却需要阅读量和知识的充分积累。姜海洋说,这次中考是物理救了他的语文。作文里,曾经读过的《时间的形状》等书给了他最好的启发。酷爱物理的姜海洋,把读过的书本知识发挥得淋漓尽致。
初一时,姜海洋每一科都不突出,语文成绩没上过平均分,数学计算总出错。面对班主任、语文老师赵华,他甚至有些不好意思。直到初一下学期,一篇作文被当成范文,姜海洋才开始喜欢上写作文,也更爱读书了。提起各科老师,姜海洋很自豪:“语文老师从北师大刚毕业就带我们班。我们更像朋友,经常一起交流学习心得。数学老师鼓励我参加竞赛班后,数学考试我也不再马虎了。英语老师说过,每篇文章都有意图,理解作者意图就能读懂整篇文章,甚至整本书。从那之后,我的英语和语文阅读成绩一起快速进步。”
姜海洋父亲回忆,小学二年级寒假,他因为贪玩,开学前两天才开始熬夜补作业,这也成了父子俩交流最好的契机。有了切身体会,姜海洋再也没拖拉过作业。
总结学习方法,姜海洋说,初中3年他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课堂上,他非常信任老师,初一、初二上课从不睡觉。老师布置的抄词、背课文作业,他一项都不落下。姜海洋将每次模拟考试比喻成游戏里“打怪升级”。每考一次,他都反思问题出在哪儿、下次从哪儿突破。最终,姜海洋交上了一份满意的中考答卷。
科幻书为伴,想象力飞翔
小学时,姜海洋就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经常追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到了初中,科技、文学、历史、时事政治等类型的书,他更是拿起来就放不下。每天放学回家,姜海洋都会看一会儿探索、科技前沿、发明创造等电视节目。每年电影院上映的各种大片,他无一错过,有的是把之前的几部下载串起来看,有的甚至看了三四遍。课堂上,他也经常有些天方夜谭似的问题。
姜海洋的想象力在一本本书中自由翱翔。他最喜欢看科幻类书籍。《相对论》《上帝的骰子》《三体》《量子物理史话》,每本他都至少看过两遍。物理老师一有新书推荐,姜海洋就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看完,经常一看就是一下午,甚至到深夜。一口气读完还不过瘾,过几天他还会再细细品读一番。
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岩》《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等初中必读书目,姜海洋还喜欢看《明朝那些事儿》《大秦帝国》《藏地密码》。仅《大秦帝国》一部就有11本书之多。
姜海洋父亲说:“海洋看书特别投入。有一次,他拿着手机看了一千多章的玄幻小说。我很着急,但想想书中的故事、历史、想象甚至表现方法,这些看不到的东西对孩子也许会有帮助,就当扩大视野和放松了。”最终,父子俩达成一致,在学习成绩不下滑的情况下,可以看这些书,毕竟利大于弊。
在书里,姜海洋学会了坚韧不拔,学会了乐观面对挫折,收获了很多,尤其是理解能力和视野。书读得多了,很容易就理解作者的意图,读其他文章亦是如此。《北京考试报》每次刊登的优秀作文,姜海洋都会仔细品读,通过一张报纸仿佛能读懂文章背后的一颗心。
姜海洋读过的很多书在家里看不到,却都记在他心里。三毛、毕淑敏等名家的散文、心灵鸡汤类文章,很多作家的想象力和思辨力,无形中对姜海洋产生着影响:“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读了四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作者面对人生挫折的心态让我敬佩,也让我感动。遇到挫折时,我也能很快调整自己,鼓足勇气继续前行。”
兴趣很广泛,生活更精彩
像很多“学霸”一样,姜海洋的初中生活丰富多彩。无论是读书、社团活动、选修课、自编舞展示、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还是运动会、联欢会、辩论赛,他都活跃在其中,凭借执着和认真一次次取得优异成绩。
连续3年参加学校电影节,姜海洋都乐在其中。“第一年我作为演员参加电影节活动。第二年,我挑起了微电影制作的大梁。第三年到了初三,学习压力大了,但我把最真挚的同学情寄托在微电影作品中,以友情为题,以分别为景,展现我们的内心。”这个大男孩谈起热爱的微电影,眉飞色舞。
在同学看来,姜海洋只要认准一件事,必全身心投入——与同学一起敲定剧本,参演,做导演、厂务,后期制作……“我为微电影付出了很多:亲自无保护演倒挂金钩等特技动作,自学高中、大学的信息技术软件,连续熬了半个多月。结果是喜人的,我获得了第三届校园电影节最佳剪辑奖和最佳导演奖。整个微电影的制作,我都乐在其中。”
初三的微电影,姜海洋越做越来劲儿。他身兼导演、编剧、摄像、后期,将影片不断完善,自学了更多后期处理技术,加入很多特效。他父亲说:“当时,为了一个离别的镜头,速度、背景总有一个不合适,海洋指导我无数次开着车在学校门口穿过。孩子认真的劲儿连我都感动了。”这部毕业之作《摆渡人》最终荣获第四届校园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剪辑奖。在当月的校园电视台节目中,有学长这样点评:“我最喜欢初三(2)班的《摆渡人》,做得很唯美。”
在年级举办的自编舞展演中,姜海洋既是主持人,又是组长,从零基础到收获最佳自编舞奖项。他所在的团队还作为初中三个优秀节目之一在高中自编舞展演上演出。数学和物理北京市学科竞赛二、三等奖,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三等奖,北京市学生艺术节校级合唱一等奖,学校科技节创意搭建项目一等奖,校运动会男子跳远第一名、男子跳高第二名……姜海洋在各个领域一次次斩获殊荣。每年学校的体育节,他还是班里足球、篮球比赛的主力选手。
“十二中开展的各类精彩活动,给了我展示兴趣、爱好及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即将升入十二中高中部,姜海洋已经开始憧憬高一的自编舞和高中3年的微电影制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