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不信传言 谨防上当

发布时间:2016-07-11 期号:

  高招录取正有序进行,一些不法分子开始招摇过市,打着种种幌子,趁机进行以谋取钱财为目的的招生诈骗活动。笔者认为,考生和家长只要不抱侥幸心理,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招生政策,就能防止上当受骗。

  声称不符合条件的考生只要支付一定的钱财,就可通过“定向招生”、“内部指标”、“军校招生”、“补录”等渠道考上计划内招生的大学,都是近年来招生诈骗的惯用伎俩。这些不法分子,有的故意混淆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拿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的入学通知书蒙蔽考生及家长,有的甚至直接伪造正规高校录取通知书行骗。

  通过权威渠道查询录取结果信息,可避免上当受骗。各地招生部门、招生院校的官方网站都是查询考生录取结果的权威渠道。一些省级招生部门还会提供其他查询方式,如北京考生还可登录首都之窗“市民主页”、“和生活”APP,以及拨打电话12580等多种方式查询录取结果。只有通过正规渠道查询的录取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录取期间,不同批次的录取结果,以及未完成计划的志愿征集办法都会及时向社会公布。因此,考生和家长只要及时关注录取信息,根据要求按时参加志愿征集,就不用担心受骗子的蛊惑了。

  根据国家规定,高考录取不得收取费用。没有达到录取分数要求的考生,不要相信花钱就可上大学的谎言。考生和家长如果遇到各类招生诈骗、非法招生中介活动,最好及时报警,以保障自身权益。

  高招录取信息公开、透明,让考生和家长安心。各省级招委会、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高校会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全面实施“阳光工程”,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自主招生、保送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招生资格考生信息、录取要求、录取结果均会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和高校招生网站公示,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得录取。因此,考生和家长要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招生录取政策及信息,不要抱侥幸心理,上不法分子的当,误以为花钱就能上正规大学。

(邱乾谋)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