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蔡文玲 文并摄
今天,全市7.6万考生可以查询中考成绩了,看似一个个小小的数字,却凝聚着评卷教师无数的心血。从6月26日试评开始,直到6月29日评卷结束,为了让评卷公平、公正,所有评卷教师在评分前都要学好评分细则,慎重对待每一道题目,认真评好每一分。
认真试评,吃透评分标准
6月24日下午,中考首科考试结束。走进答题卡扫描现场,随着“刷刷刷”的声响,工作人员拆封上午刚结束的语文试卷袋,并将答题卡放进扫描机,一叠60张答题卡瞬间扫描完毕。“今年共有7.6万名考生参加中考。每台扫描仪每小时能扫2000张答题卡。38万份答题卡到26日就可全部扫描完成。”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在扫描过程中,机器会自动生成客观题结果,主观题部分根据题框切成不同区域。所有扫描完成的答题卡存储成电子文档,发送到评卷计算机终端,供评卷教师通过电脑评阅、打分。
从6月26日首科试评起,每个科目的评分标准都要制定完备。在正式评卷前,各科目组长会组织本学科评卷教师认真学习“评分标准和细则”以及操作手册,学习培训后进行试评。尤其是主观题,每一分都要经过评卷教师细细思量。这样的试评大概需要半天,甚至一天时间,在试评基础上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使评卷教师尽快吃透评分标准,掌握细则。
今年的物理科目由于实验探究题答案相对复杂,评卷标准统一起来就格外吃力。为了让考生的每种答案都能得到合理的分数,物理学科的评卷教师制定评分标准到深夜,直到每一种可能性都被考虑在内为止。
背对背双评,对考生负责
6月28日9时30分,在丰台区中考评卷点,保安笔直地站在机房门口,确保评卷现场不被打扰。机房内,不时传来点击鼠标的“哒哒”声。丰台区评卷点负责人介绍,今年,丰台区共抽调270位区里的骨干教师,分批次评卷。一名考生的一份试卷由两位评卷教师评阅。他们既不知道对方是谁,也不知道对方评了多少分。如果评分不一致,或超出误差范围,这张试卷将由电脑交给小组长评阅。小组长同样不知道前两位评卷教师是谁、分别评了多少分。在整个网上评卷过程中,评卷教师面对的只是扫描的考生答卷,既看不到纸质试卷,更不知道考生的个人信息。
除语文和英语作文外,其余试题都要求零误差。超出误差标准的试卷要三评或四评。每位评卷教师都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评卷工作量。每位试题组长既要参与评卷,又要负责监控分管试卷的质量。科目组长既要负责监控本学科的评卷质量,又要负责指导处理“三评”等试卷及扫描不清、答错位置等“特殊试卷”。为了确保语文作文评分的公平公正,在丰台区今年抽调的63位语文教师中,有30人负责评阅大作文,让考生的每一篇作文都能被认真、合理评阅。
这种背对背双评的评卷方式,让评卷教师不知道是初评、复评还是三评,相对独立判断给分,做到对每名考生负责。
题目细化到每一分
在丰台区教委的评卷机房里,各科评卷组长每天都会根据科目的进度对评卷速度进行调整,确保评卷保质保量完成。
在物理科目评卷现场,记者看到,在评判每道试题时,屏幕会依据这道题的分值范围,在右侧列出0分至最大分值。教师在给定分数后,用小键盘敲入分数,再点击回车键确定。每道题目都要按步骤给分,有些题目很快就能给出分数,有些则需要评卷教师再三斟酌。比如,一名考生的实验题目最后答案并不完全正确,但写出了正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方式,评卷教师按评分细则一步步核对后,最终给了4分。
为确保评卷现场的严格保密性,评卷教师都经过了全面培训并签订《保密协议》。在评卷现场,教师出入要凭工作证,非评卷人员不能进入评卷工作区;各学科教师在本学科评卷机房范围内活动,不能流动;评卷教师不能携带摄像机、照相机、移动硬盘、U盘等设备,教师的评卷标准、用具都不能带出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