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发布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今年5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成人高等学校284所。近日,有网站继前期曝光了73所“野鸡大学”后,再度曝光30所。目前正值高考志愿填报期间,考生要头脑清醒,擦亮眼睛,洗净耳朵,切勿被虚假大学的谎言所蒙蔽,认准正规的高校选择志愿填报。
“野鸡大学”之所以年年打年年有,一方面是虚假办学者丢失了诚信,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及家长妄图走捷径拿文凭,也漠视了诚信。治理“野鸡大学”,要从找回诚信开始。
教育机构只有诚信办学,才能立足社会,担负起育人成才的使命。教育是一项需要用良心托起的事业。“野鸡大学”无办学资质,标榜“中国”“北京”等字号,打着高等教育招牌,以营利为目的,不择手段地实现利益最大化,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近年已成为教育行业风口浪尖上的诚信污点,甚至构成犯罪。在整个社会呼吁、期盼诚信的今天,教育机构越来越多地面临诚信危机。有良知的教育者不应随波逐流,而应做社会责任的承担者。教育机构只有以诚信立足社会,才能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赞赏,才能树立良好的口碑,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高考招生季,学生和家长更要擦亮眼睛,诚信求学。有些“野鸡大学”网站宣称不需要高考成绩,只要完成若干学业,或者花极少钱,就能直接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显然,这是虚假的。受骗的学生看似无辜,实际上是逃避诚信责任,投机取巧,最终学历不被承认。另外,尽管“野鸡大学”大多名称上与正规大学高度相似,极具欺骗性,但学生和家长通过权威渠道仍然可以查证。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网站每年会在招生季前后公布具有招生资格的最新高校名单。学生和家长只要充分利用这一名单,加强甄别能力,就能避免被“野鸡大学”迷惑。
治理“野鸡大学”,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野鸡大学”成本低,多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换个校名再继续。消除“野鸡大学”,并非教育部门一方之责,还需要公安、网监等部门相互协作,加大查处力度。对“野鸡大学”要依法严惩,吊销其办学许可证。我们每个人也应恪守诚信底线,把诚信作为受教育的首要原则,使“野鸡大学”没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孟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