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秀涛
6月23日,北京市将公布高考成绩,随后就又到了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对于填报高考志愿,不少考生自己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一味听从家长的意见,也有不少家长越俎代庖,不尊重考生的意见,替代考生进行选择。
高考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简称。高考志愿,顾名思义,是考生未来希望到哪些高等学校学习什么专业的自我意愿。高考考生一般是18岁的年纪,18岁意味着“成人”。法律上规定年龄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享受成年人享有的任何权利,开始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说,填报高考志愿是大部分考生步入成年之后第一个重要选择。这一选择,从某种意义来说,将决定考生未来学习的领域,也是考生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考生朋友,面对人生如此重要的时刻,你怎么能够缺位呢?家长朋友,作为关心孩子一生幸福的您,不应该越位呀!
考生参加高考不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能够上大学,更是为了将来步入社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高考志愿是考生意愿的表达,将来进入高校学习的是考生。因此,填报高考志愿的主体应该是也只能是考生。作为已经有一定社会经验和阅历的家长可以为考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但不能越俎代庖,替代考生作出决定。
填报高考志愿是考生人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填报高考志愿之前,考生首先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比如最喜欢学习什么方面的内容,最喜欢做什么事情。二是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优势,比如做什么方面的事情最为得心应手,自己最擅长学什么、做什么。三是自己的志向是什么,比如将来最想做什么,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考虑清楚这三方面问题,才能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与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人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生朋友们,做自己人生的CEO,从填报高考志愿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