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许 卉
“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昨天开考。北京6万高考生走进96个考点应考。今年高考除了继续使用金属扫描仪外,首次使用“探测狗”,防止高科技作弊,而各种温馨的人性化服务举措,让考生感受到考场内外的温暖。
首用“探测狗”防高科技作弊
高考首日清晨,开考前几个小时,民警已经各就各位,护送试卷安全到达考点。
“为保证试卷在考点领取、运送过程中的安全保密,顺义区统一租用GPS远程监控系统安装在运送车辆上,实时跟踪定位监控,并及时录像回放。”区高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该区确保试卷运送、保管、分发等关键环节安全所采取的各种举措,是本市今年高招精心组织、精细管理的一个缩影。今年本市高考加强试卷流转环节管理,北京教育考试院领导参与试卷运送,从印厂到考区全程公安、特警护卫,全程GPS定位和移动视频监控。试卷到达考区后清点入库及分发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录像。此外,保密室24小时值守并实行监控录像6小时回放制度。从考务办公室到考场设立“封闭式”专用通道,监考人员通过专用通道携带试卷直接进入考场。全程均在考试工作人员视野之内。
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高考期间,加强对考生入场检查,防止考生携带手机、电子存储记忆录放等物品进入考场;强化对考生身份识别,防止替考现象发生。除继续使用金属扫描仪外,每个考点还首次配备“探测狗”,防止高科技作弊。
面对“史上最严”高考,各区考试中心做了大量工作,确保高考安全、顺利。如海淀区考试中心组织学校进行考前培训,参训学校将考场规则、教育法相关法律法规等逐条传达给考生。各区高招办均对监考员采取全区统一培训与考点分岗培训相结合方式,对关键环节、重点工作进行重点部署,确保考试安全。
人文关怀带来温暖
各考点校的温馨体贴给考生在这“最严高考”之年带来温暖。
6月7日,下了一夜雨后的清晨,气温降了几度。“好冷!”一名穿着短袖、短裤的考生抱着胳膊进了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考点。旁边的一位老师听到了,叫住了他:“考场里有给你们准备的校服,记得跟监考老师要!”
考点老师介绍,除了御寒外套外,二十七中考点还设有“问询处”、“温馨服务台”。为了方便考生快速找到考场,学校在考点内的电子显示屏上播放着考场位置,并在校园内摆放考场分布图。学校还特为考生准备了存包处,带包进入的考生必须存包。考生存包仅需要几秒钟。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朝阳学校、清华附中、一零一中学等考点都有特殊考生参加高考。学校为这些特殊考生开辟“绿色通道”,并由专职教师全程陪护。对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等情况的特殊考生,考点也提供人性化服务。
全市还为有肢体残疾、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突发身体状况等特殊考生提供专门服务,保障残疾人参加高考的公平、公正,将高考人文关怀落在实处。
局际联席一路护航
警察、交警、城管、120……在每个考点外,原本分属不同行业的人们来到同一个阵地为考生护航。
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点外,两名身穿黑色制服、手持防暴棍的特勤人员站在考生入场通道的最前端,威严挺拔,成为考生入场的第一道把关人。与身上深色的制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脸上温和的表情。“别着急,加油!”每走来一名考生,他们都微笑着给考生鼓劲儿。
“家长请站到台阶上去,把自行车道让出来,让行人顺利通过……”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考点门前,一位身穿荧光马甲的交警重复着上面的话。这个考点西侧紧邻西四环,过往车辆非常多。为方便考生入场,这位交警一直在提醒家长。
按照教育部等10部门的要求,高考充分发挥市、区招生考试委员会和招生考试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联防联控、齐抓齐管。市公安局对高考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做了详细部署;市交管局制定高考道路交通秩序维护管理工作方案;市住建委对高考期间工地施工作业和控制噪音等提出明确要求;市工商局牵头组织了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打击销售作弊器材专项行动;市卫计委增加20%的120白天值班车辆,对各考点及周边区域开展重点巡视保障;市城管执法局会同相关部门全力开展“净化考点周边环境”专项行动;市国家保密局加强对试卷命制、印刷、运送、存放、分发以及阅卷点等环节的安全保密检查力度;市无线电管理局加强考点周边电磁环境监测,严防无线电作弊,制定应急预案;北京电力公司对全市所有考点进行电力设施检查,及时查找并通报安全隐患;市气象局制定了高考气象保障服务方案和应急预案等,切实为平安高考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