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宽宽心 迎高考

发布时间:2016-05-18 期号:

  距离高考20天,利用好高考前每一天宽宽心,是考生必做功课。

  宽宽心,平和心态,沉着应考。高考临近,考生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以便稳定发挥。诚然,高考是人生中一次十分重要的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生未来几年时间如何度过,但它并不能完全决定考生的一辈子。高考成绩虽然对于考生能上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起重要作用,但未来的学习并不仅仅取决于高考。考的学校不理想?没关系。本科学习重在打基础。考生可在大学阶段多积累,到报考研究生时再冲一下心仪的院校。学的专业不喜欢?也没关系。现在,很多高校都有转专业的政策。只要考生符合相关条件就有机会转到理想的专业学习。高考生刚刚成年,未来还有很多可能,大可把高考当成检验自己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机会,平和心态,沉着应考。

  宽宽心,自我减压,调节情绪。离高考越近,考生情绪越容易波动。有些考生心烦意乱,没法集中精力看书、复习;有些考生过于放松,觉得再复习意义也不大,精神涣散;有些考生看着复习时间太短,一刻也不肯休息,绷紧了弦争分夺秒……这些状态多源于高考前的心理压力过大,不利于考生复习。考生可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先调节一下情绪,给自己减压,比如参加放松的体育活动、听听舒缓的轻音乐,甚至可以在复习累时休息大脑,帮爸妈刷刷碗、擦擦地,做一点儿家务。此外,复习间隙跟同学聊聊高考之后去哪里旅游、放松,吃饭时与爸妈聊些愉快的话题,都能有效减压、缓解焦虑。

  宽宽心,调节作息,养成习惯。如果有熬夜复习习惯的考生,要看看自己的作息是否能够满足高考需求。如果考生前一天熬夜,第二天白天仍然精神抖擞,则不用过度调节作息时间。如果熬夜复习后白天困倦,考生就要逐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毕竟高考都安排在白天,考试状态会对答题发挥产生不小影响。考生可每天稍微提前睡眠时间,逐步调整复习和休息时间分配。考生可尽量在考试时间段安排复习,让大脑养成良好习惯,适应考试节奏。良好的作息规律,是心态平和的有力保证。

  考前20天,考生不能放弃复习,也不用过于焦虑,只要按部就班复习备考、稳定心态、调节好生活节奏,就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挥出应有的能力水平,取得满意的高考成绩。

(杨 柳)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