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正开,青春在盛放” ——走进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发布时间:2016-05-11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文并摄

 

“樱花正开,我们正年轻”,在樱花树下赏花的学生欢呼着。

走进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时值四月,校园的樱花正在盛放。

嫩绿、粉白是这个时节校园里最突出的色彩。雨后的阳光洒在树梢、花间,灵动又俏皮。

清风吹来阵阵花香,阳光正好,青春正好。

 

 

 

这是一片曾满载荣誉的土地 青春正好,不忍辜负

  一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华尔兹舞曲》在樱花树下响起,学校艺术团的学生在这里演奏。萨克斯的厚重与长笛的轻快交织在一起。一阵风吹来,树下的人置身在粉色的樱花雨中。

  身穿汉服的女生穿梭在樱花林中,雪白的衣袂上跳跃着星星点点的金色阳光。身穿蓝大褂的男生站在桌子后边,正准备给过往的人表演一段单口相声。一棵耿丹独有的绿樱树下,安静地坐着几个斜倚着树读书的学生,花香夹着书香,在空气中弥漫。

  绕过樱花林,又是另一番热闹的光景。“老师,我们后边的表演更精彩!”武道社的学生在表演完跆拳道之后,邀请围观的人继续看他们的散打。不远处几个爱好机器人的学生聚在一起,正在进行一场机器人足球赛。

  刘文静又一次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来到这所校园,眼前的一切都是她喜欢的场景。她是一家物流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从小在这校园周围长大。

  耿丹学院的校址是原来北京维尼纶厂的厂区。这座成立于1964年的工厂曾竖起我国纺织行业的一面旗帜,收获无数殊荣。当时工厂的职工文化程度很高,绝大部分都是高中以上学历的青年工人,其中还有数百名在当时十分稀罕的大学生。他们带着时代的使命感与自豪感奔赴远离市区的牛栏山,用热情燃烧青春。后来,这些从这里走出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大多成长为全国化纤行业的专家。2003年,工厂结束了历史使命。辛亥革命功臣耿丹烈士的外孙女买下了这块地皮。车间改成了教室,仓库变成了图书馆……2005年,耿丹学院应运而生。

  历经50多年的岁月洗礼,当年植下的500多株樱花树,还在热烈地绽放。樱花落了又开,桃花谢了又红。两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在这片土地上挥洒青春,编织梦想。

  在这里看了20多年樱花的刘文静,对樱花的感情渐渐地转移到了这里的学生身上。再来耿丹,她的目的早已不是赏花这么简单,一批又一批耿丹毕业生经过她的挑选走进她的公司。踏实、勤奋的耿丹学生吸引着她,于是曾经一年来一次耿丹之行变成了一年数次,几乎每来一次都要“采”走几个耿丹毕业生。

  毕业于耿丹学院的彭博文也在樱花盛放的季节回到母校。走在粉白色的樱花林中,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的多彩青春仿佛就在眼前。彭博文已记不清在这樱花树下背诵过多少篇主持稿。作为校学生会艺术团主持队的一员,4年时间里他主持了至少50场活动。阳光洒在樱花林上,粉嫩的颜色是她的代名词,就像耿丹的学生一样,有着鲜明的色彩。“活泼、灵动、喜欢挑战和尝试是很多耿丹人的共性。”彭博文说。毕业3年,彭博文完成了从普通员工到主管的晋升。他最感谢的是耿丹曾给他的一个个小舞台,让他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收获了优秀的口才、大方的举止、勇敢的个性。这都是耿丹给他打上的烙印。而从一届届学弟、学妹身上,彭博文同样看到了这种烙印。今年7月毕业的钱月娇也将走进这家公司,成为总裁办的一名助理。能从一本院校、硕士学历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人文社会科学系成绩第一名的“学霸”身份,社团工作、村官助理的实践经历都成为她的砝码。

 

 

这是一座为学生造梦的工厂 多样舞台,青春激扬

  “我的大学是一个纯真的代名词,是青春的激扬,是个性的飞扬,是提升自己的军区,是一座造梦工厂。”学生陈明的话颇有诗意。“尽管这是一所三本院校,可青春的精彩程度并不比别人差。”这是很多学生的共识。

  每个走进耿丹的大一新生都会收到俞敏洪赠送的两本书,一本《浪潮之巅》、一本《人类简史》。俞敏洪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去读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学书籍。他希望学生能通过思想的酝酿,把白开水变成一瓶老酒,让人喝了之后为此倾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是耿丹学子在校期间要完成的四项事宜。在这里,学生每周四都能见到一位名人,三次登顶珠峰的黄怒波、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小丫……这些“大咖”,与10年来尤其是俞敏洪接任耿丹学院理事长之后的百位中外名人名师,如周国平等,成为“耿丹讲堂”的主讲人,打造了不亚于“北大讲堂”的讲座品牌,他们中有的成为学院的常驻教授。800座的阶梯形礼堂是“耿丹讲堂”,堪与中国人民大学800座教室媲美,成为点燃学子智慧之光的所在。原本不爱听讲座的学生郎琦,在听了一场罗振宇关于逻辑的讲座后,便一场讲座都没缺过。“听大师分享他们的故事,感觉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郎琦说,大师诚信做人的风范,开拓创新的精神,永不放弃的意志,悲天悯人的情怀,深深地触动着他的内心。

  “来体验一下!”樱花林后边,一名高个子男生在邀请大家体验机器人踢足球。他叫林雨垚,是学校机器人社团的成员。去年,他和8名队友一起参加了“2015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捧回机器人创意设计赛项目一等奖、空中机器人挑战赛(高级)项目二等奖等5个奖杯。这场机器人创意大赛共有60多所高校672支参赛队伍,与他们同台竞技的选手不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著名高校学生。

  学校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舞台,是为了让他们怀揣着梦想闯天涯,驰骋于社会大舞台。“只要相信自己是个小宇宙,你就一定会爆发!”这是很多耿丹学生从樱花盛开的母校学到的。

  黄博渊是动画专业2014届毕业生,毕业后考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交通工具设计。刚打算考研时他不被看好,有人劝他:“三本的学生要考清华,根本不可能。”但是,黄博渊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学院的一组权威数据表明,像黄博渊这样的考研之星在耿丹学院并非个例。自2009年学院有了第一届毕业生以来,考研的毕业生中考取“985工程”大学的占21%,考取“211工程”大学的占30%,考取普通大学的占49%。截至目前,学院已有7600余名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发挥才干,600余名学生通过不同项目赴海外学习、实习。

  有的人已经有所收获,有的人还在尝试。财务管理专业的大一学生刘扬已经在计划着毕业后考注册会计师的事儿,同时她又通过在学校记者团的工作发现自己也很适合当记者。未来对她来说还是未知数,可她喜欢这种“未知”,因为一切都有可能,一切充满了希望。

 

 

 

这是一所充满生机的校园 青春不怠,前行不止

  在随行的耿丹学院老师眼里,每年的樱花都盛开,但每年的花开都不同。每一年,学院都会补种几棵樱花、几树连翘;每一年,学院都会小打小造,营造更具设计感的教学走廊。阶梯教室、圆桌课堂、实训场所,让旧厂房换了新颜。而自从俞敏洪接手耿丹以来,教学发生的变化老师们看得更加清晰。

  目前,耿丹学院依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英语教材全部换成了雅思课程,纯英式的英语教学将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上,而不再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现在,耿丹学院又在制作2016年的教学大纲,通识课程将加大,专业课程将提前,选修专业课程将更多。不管是即将走进耿丹的新生还是在校生,都将有更丰富的课程选择。

  耿丹从著名国企的旧址到充满生机的花园大学,多科型、多样性是它的名片,形成了“工科背景、学科交叉、校企结合、国际视野”,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耿丹模式”。

  俞敏洪对耿丹还有更大的期许,希望将耿丹学院打造成一所出色的中国私立大学。学院不仅致力于学术研究,更注重传承人文精神,塑造高尚人格。耿丹以花熏陶人,以花培育人,人文情怀埋进土壤,成为樱花树下的肥料,伴着每一年的花香弥漫在耿丹人的心间。

  耿丹学院有位老人,是名智障者,一年四季在校园里捡空矿泉水瓶。学校将他安顿在校内,提供吃住。因为他每天在校园里晃悠,就跟乡长巡视自己的领地似的,所以后勤的师傅便戏称他为“乡长”。有一个周末,窗外下着毛毛细雨,学院老师徐崇杰站在窗边看雨景,却看到了一幅最美的画面,让他至今难忘。

  那天,萦萦细雨中,“乡长”一如既往地在垃圾箱里翻捡着空矿泉水瓶。一名女生撑着伞从学校的小超市里出来。路过“乡长”身边,停下脚步,走过去,为他撑起一片晴空。“乡长”依旧自顾自翻着垃圾桶,没有与女生交流。一个又一个垃圾桶,女生一直默默地为“乡长”撑伞。捡够了空矿泉水瓶,“乡长”蹒跚着向住处走去,那顶伞一路相随。

  “大学最重要的是人文环境,一种气氛。你付出4年的时光接受一所大学的熏陶,它的知识、平台、视野、生活习惯都会深深熔铸在你的性格习惯之中。‘耿耿丹心,为国为民’,这句校魂深藏其中,在人生真正抉择中,成为我的选择。”学生张传宇说。

  俞敏洪说,耿丹梦,我们的梦。“我们期待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探求知识,尊重自然,关怀人文,胸怀历史,放眼未来,既有广博的知识,又具备造福社会的技能。”这是俞敏洪的初衷。随着一年又一年的樱花开,这个耿丹梦的轮廓愈加清晰。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