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交上勤学答卷——4月自考首周考试现场侧记

发布时间:2016-04-25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孙梦莹

  4月16日、17日,2016年4月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首周考试,考生在考场里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答案,而他们的勤奋与拼搏也正书写着精彩的自考故事。

 

抢时间:考场门口独特风景

  与中考、高考考点校门外许多家长和孩子拥抱、老师为学生加油的场景不同,北京自考开考前,考场外总是一片独特而令人难忘的读书景象。

  自考两场考试之间,考点校门口总是站满了一边备考一边候考的自考生。4月17日上午考试刚刚结束20分钟,考生杨丽丽就返回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鼓楼校区)的校门口。当天阳光充足,在阳光下看一会儿书,眼睛就酸了。杨丽丽找到一处背阴的地方,开始认真准备下午的考试。这个考点在宝钞胡同内,她为了多腾出点儿时间准备下午的考试,压缩吃饭时间,选择在胡同里的小餐馆迅速地吃完午餐。

  自考生大多是独自来参加考试,陪伴他们的是手中的自考教材。“我们特别擅长利用这样的碎片时间。上班的路上、等车的时候、午休的时间,都会打开保存在手机里的word文档学自考。”考生赵冬霞指指手机介绍,考点门口有好几名和她一样一直拿着手机靠在墙边的考生,都在用手机中的电子文档备考。

 

 

肯拼搏:家人眼中的自考生

  在家人的眼中,自考生的勤奋与拼搏让他们骄傲,也让他们心疼。

  “自从孩子报考了自考,周末都充分利用起来了,每天都是正能量。”开车来接儿子的张燕莉女士对孩子充满肯定。张女士的儿子戴昱(应考生家长要求用化名)是在校大学生,高考发挥一般,现在一所二本院校就读。考虑到未来就业可能比重点大学的学生困难一些,戴昱要求报考自考,再接触一个新的学科。“孩子挺努力的,很多时候要学校学业和自考学业兼顾,让我看到了他特别勤奋和坚毅的一面。”张燕莉为儿子感到欣慰,全家也都非常支持他参加自考。

  距离自考第一周考试结束还有10分钟,考生赵文晶的丈夫姜锋抱着2岁多的儿子等在校门外,注视着教学楼的出入口。在姜峰的心目中,妻子是拼搏并且让人心疼的。特别是最近一个月,妻子白天要上班,晚上总是先把孩子哄睡着了,再熬夜背书。有时候赵文晶困得眼皮打架,也还是要坚持把某一章节学完。姜峰表示,特别为妻子骄傲,等他工作轻松时,也想报考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现文学梦想。

 

愿吃苦:为了拼出精彩未来

  首周自考最后一场考试结束,考生张金龙一边走出考点一边掏出书包里的教材,确认刚刚的作答是否准确。刚走到校门外,张金龙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昨天他一夜没睡。

  其实张金龙从考前3个多月就开始复习,学得扎实认真,没有必要“临时抱佛脚”。但他考前晚上却不肯睡觉,把全书重点又过了一遍,生怕漏掉知识点。张金龙对法律特别着迷,从小的理想是当一名律师。尽管现在已经工作,且与法律并不相关,他还是没有放弃从事与法律相关工作的梦想。

  朋友劝他,工作挺忙的,别再自学给自己添苦恼、找苦吃。他却暗暗地坚定了一定要考法律专业的决心。因为他认为学习法律知识是平凡生活中一件开心的事情。每天下班后,他都会拿出2到3个小时学习。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并不是他如此认真的最终目的,学到真知识、真技能才是他所看重的。

  张金龙只是本次参加考试的近5.4万名自考生中的一个。众多自考生正在用勤奋向理想发出邀请,而这份勤奋本身也正在书写着一段精彩的自考故事。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