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马海丽
走近石景山区高招办,招办老师正在摸排高考考点考场软硬件环境情况,协助考点校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为高考组考做准备。“高招工作的特点是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所以,我们的招生服务工作力求做得更细致、严谨。”石景山区高招办主任宋维说。
石景山区近年的高考生一直在2000人左右。人数虽不算多,但摊到高招办仅有的3位老师身上,工作量并不小,每到报名、志愿填报等关键节点,咨询电话就停不下来。
细组考 服务更具人性化
“这名考生今年又报名了。”宋维说的考生去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是坐轮椅来的,行动十分不便。当时,区招办想尽办法:考试前,安排特殊考场、特制桌椅;考试中,叮嘱考点老师和校医,随时关注考生身体状况。
今年报名后,宋维在后台数据中又发现了这名考生的名字。没等考生“提出要求”,他第一时间联系考生家长。当确定孩子要参加今年的高考后,他先想到考生后续可能遇到的问题,合理安排确认流程,减少考生往返现场带来的不便,使其顺利完成了报名确认。
每年高考前,都免不了有考生出现突发情况,打球脚崴了,骑车受伤了……招办会根据考生情况合理安排考场、适当调整桌椅,方便考生参加考试。
“遇到紧急情况,做到逐一通知考生本人。”报名期间,宋维和招办工作人员通过后台监控数据,及时对考生报名信息进行监控,有问题第一时间联系沟通。报名确认期间,对个人信息有问题、手续材料不齐全、未到现场确认的考生,招办老师都会打电话联系考生本人,问清原因,确保报名信息准确,不落下任何一名考生。
“报名确认、体检、领准考证、志愿复核等需要考生到现场。”宋维说,除了必须本人到现场的环节,其他能通过网络、电话等手段解决的,力争不让考生多跑一趟。高考生时间宝贵,尤其是外地返京生,往返一趟不容易。
“艺术类美术统考、高水平艺术团统测、打印准考证、考试时间、领取成绩单……许多事儿,我们还没想到,招办老师的提醒就先到了。虽与招办老师不曾见面,却能感受到那份亲切的存在。”考生家长不无感慨地说。
细沟通 发布信息多渠道
在宋维手机里,报名单位QQ群、微信群最为活跃。群里有区招办、高中校、职业学校、体检中心等方方面面的老师。只要高招一有最新信息,他就会第一时间在群里通知,各学校老师再具体布置工作,有问题还可随时提问。
3月份高职自主招生报名前,区里往年的自主招生生源大户就着急了解新政策何时下、计划何时定。宋维及时与相关部门和高校联系,第一时间在群里发布最新政策、高校咨询会时间安排等相关消息。
石景山体检中心是区高招办多年固定的合作医院,其工作人员对高招体检要求、标准、流程、考生注意事项非常熟悉。体检前,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如何保持平稳心态,体检中心老师统一把注意事项发到群里,再由学校负责老师通知到每名考生,并对学校提出的考生个性问题及时回复。
这只是石景山区信息沟通的一种渠道,区教委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咨询电话、区教委微信公众号、社区等都是面对考生的信息窗口。这些信息发布渠道稳定畅通,咨询电话、地址、网站……本区考生早已熟悉。高考报名启动前,新政策未确定时,考生和家长可以先参考往年信息。“今年有什么新变,一旦报名启动就及时更新,并重点标注,方便考生和家长查看。”宋维说,石景山区考试中心正在规划平台建设,希望通过互联网新手段,给考生打通一条新的信息通道。
细咨询 政策解答不走形
石景山区高招办仅有3位老师,每到报名、考试、招生、录取等重要时间节点都十分忙碌,但他们忙而不乱,采取首问责任制。宋维说:“谁拿起电话,谁就要负责把考生关注的问题解答清楚。解答不了的咨询上级部门后,及时给考生回复。”真正做到有问必答,一站式服务。
“高招新政策信息一下来,我们是最先学习的人。”新政策新在哪儿、有哪些变化点、对考生有什么影响,要把高招政策跟考生和家长说得清楚、明白,并不容易。用规范的话表达,考生和家长可能不明白,用大白话又可能不规范。到底怎么说才能既明白又不走形,招办老师要仔细斟酌,严谨回答。
咨询工作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重要工作节点咨询量大,有许多重复问题,还有一些可能来自网络、论坛、道听途说、社会臆测等。对此,宋维强调,还在计划当中的内容、没落定的政策,在没见到正规执行文件前,他们绝不向家长解答。这也是高招工作严谨性的要求,只能给家长准确的信息,同时对不实信息辟谣以正视听。
既要服务好考生,又要服务好学校。考生和学校是招生考试工作链条的两端。在报名、考试、咨询等重要环节上,力争做到让考生、家长和社会都满意,这是石景山区考试中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