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邱乾谋
备受关注的北京市中高考招生改革方案4月7日正式公布。记者从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发现,中考改革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推进考试科目和分值改革;推进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改进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新高考与众多学生直接相关的一大变化,就是从2020年起,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即“3+3”)。从2017年起,英语听力采用计算机化考试,一年两考。
中考小科5选3 9种组合供选择
中考改革方案从2018年开始实施,考试科目和分值较以往有较大调整。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体育9门课程,总分580分。其中,语、数、英为必考科目,英语增加了听力、口语考试,计分为40分,英语听力、口语有两次考试机会。
除3科必考外,其余5门学科进行选考是此次北京中考改革一大亮点。之前,北京市中考科目相对固定,为语、数、英、物、化5门学科。此次中考改革,将之前所谓的“小科”,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学)全部纳入考试科目,每科满分100分。考生可从选考科目中任选3科,其中物理、生物(化学)至少选1门。在计分时,所选3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即3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在本次新中考改革方案中,除必考科目外,考生可根据自己强项进行组合,共有9种组合可供选择。
北京市第一○九中学校长封学英认为,北京市这次中考改革力度是近些年最大的,把更多的选择权赋予学生,照顾到各个层面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改理念。新方案把化学和生物合并,允许学生在除语、数、英的5科中任选3科,且至少有1科为理科,这也是国家侧重自然学科的一种体现。此外,到高中学理科的学生比较多,这也是一种兼顾。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校长王勇毅认为,新中考方案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很多改革举措落实的助推器。考试方案的转变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带动教育工作者转变固有的观念、理念。学校考试不会再像以往那样给学生排队,带动了校长、教师在育人理念上的进一步变化。
13个科目明年起纳入学业水平考试
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北京新高考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2017年秋季起,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13门,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此次改革方案提出,本市2020年起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校录取参考,坚持“谁用谁评”原则,招生学校要提前公布具体使用办法,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
此次高考改革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考试科目调整和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模式的改革。从2020年起,北京市将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模式也同步改革,今后本市将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也就是普通高考考试科目实行“3+3”模式。选考每门科目满分100分。
从2017年起,本市将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待条件成熟,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中考每科实践活动占10分
新中考方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察。方案中规定,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5门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每科都包含10分开放性科学实践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分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表示,初中生的成长阶段也是兴趣发展阶段,从他的陈述中可以看出他的志向和想象力。志向陈述并不是空洞的,而是围绕自己未来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比如地理的分支就有200多种,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自然地理或军事地理进行陈述,这也是考察学生兴趣、爱好的方法。
此次新中考要求推进中考体育考试改革,体育分数为40分,其中现场考试30分,过程性考核10分。逐步增加考试项目的选择性,加强仪器设备在量评项目测试中的应用。程方平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目前,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很严峻,应该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招改革的指导思想,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教育教学与社会劳动、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实施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品德、学习成绩和能力素质并重;也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和人人成才观念,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选择,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