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孙梦莹
3月5日,记者来到阎村镇,在房山区高招办工作人员为高招体检工作而忙碌准备的间隙进行了一次难忘的采访。
在区高招办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厚厚的工作记录本,本上详细记录着每天工作,包含考生来电、问题解决情况和回复情况。房山区高招办的工作人员也正是用这份真诚,扛起了房山区高招工作的责任与担当。
一个电话 一份责任
“您的孩子现在上高中几年级,在哪所学校上学?……”对房山区高招办的采访不时会被考生或家长打来的咨询电话打断。仅有3位工作人员的房山区高招办每天都安排专人接听咨询电话。他们认为,每个电话都是一份责任。
对待家长、考生、学校提出的任何问题,房山高招办要求有问必答。如果遇到不能马上回复的问题,招办老师在请示市高招办后,往往不等对方再次来电咨询就主动回话。有一位考生曾多次来电咨询,每次都超过20分钟,高考所涉及的问题被他重复问过几遍。对这位考生,工作人员从来都是既耐心又细致,每次都会礼貌而认真为他解释每个问题。
2015年高考录取期间,主管高招工作的房山区考试中心副主任杜春江在晚上9点接到一所学校招办打来的电话,想联系两名考生核实是否就读,可考生留下的电话始终拨不通。杜春江马上尝试联系,几经波折,最终通过考生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通知村委会才联系上两名考生,没让考生因通讯不畅失去被录取的机会。
去年,房山区有社会考生154人。与通过学校报名的考生相比,社会考生获取高招信息的渠道狭窄。高招办的老师每人负责50余名考生,采用电话通知的形式,帮助这些考生及时准确地掌握报考信息。电话不仅拨打一次,在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申报、志愿征集期间,考生的电话还会再次响起。杜春江介绍,虽然已经提前告诉过考生各项信息发布的网址,但他们还是坚持打通每一个电话,保证每名考生不因获得信息不及时而错过就学机会。
搭建平台 促进交流
房山区高招办每年都要通过咨询会的形式为学校和家长、考生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区高招办还走进学校,和家长、考生面对面进行志愿填报辅导。
2015年,房山区考试中心主办了三场咨询会。在高职自主招生咨询会上,20所高职自主招生学校来到考试中心,报名单位的主管校长、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现场向高职院校咨询、了解各学校的招生情况、专业特点。最终全区自主招生录取668人。高考后,房山区考试中心又主办了一场本科咨询会,50余所京内外高校参加,其中包含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外地院校。这次活动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和好评。去年7月,房山区考试中心主办高职咨询会,30余所院校来到房山,为考生、家长深入了解学校提供了平台。
为了更好地服务考生和家长,区高招办还在房山广播电台的《新城故事》节目中解答听众的互动提问。在填报志愿前一天,房山电视台FUNHILL面对面栏目播出了区高招办录制的高考志愿辅导节目。此外,主管主任还走进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试院联合北京城市广播、北京考试报推出的《教育面对面》栏目直播间,不仅面向房山考生,还把自己的经验见解分享给每位北京考生。
除了咨询会、广播、电视的形式,区高招办还走进良乡中学、良乡附中、实验中学、坨里中学,来到考生身边,为考生、家长进行志愿填报辅导。杜春江介绍,志愿填报前夕,高招办隔壁的会议室坐满了前来咨询的家长。高招办工作人员从早上8点30分忙碌到晚上10点,才送走了最后一拨家长。辛苦背后让人欣慰的是,经过志愿填报辅导的考生无一落榜。2015年房山区考生填报志愿成功率高,本科录取率创历史新高,全区升学率97.98%。
细节服务 实在真诚
每年在房山区考试中心高招办报名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都会拿到一张《高考温馨提示》。薄薄一张A4纸的背后,是高招办工作人员满满的真诚。温馨提示中写出了从美术统考打印准考证,到考生领取高考分数条的所有时间安排和考生具体操作方法,对“体检时,考生早晨需空腹,体检表自己留存”等重要信息还做了加粗标志,让考生一目了然。为了让考生在参加现场确认时能一次性了解全部的时间安排,高招办工作人员提前近4个月就和区内两所体检中心商定考生体检的时间。
房山区的高中校相对分散,最远的距离核心城区50公里。面对这种情况,高招办遵循区情和校情,把考点按地域位置分为东西两片,东片安排3个考点,西片安排2个考点,在符合北京市高考考点编排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人性化的考点编排,尽可能在参加考试的路程距离上方便考生。
去年高考期间,良乡附中考点、房山中学考点各有一名骨折考生。在得知情况后,区高招办在立刻向市高招办汇报的同时,与两所考点校沟通,安排好各个细节,并指派专人为两名考生做好服务。考点校为两名考生开辟绿色通道,使考生顺利完成高考。两名考生的家长对区高招办和考点校的工作赞不绝口。
处处细节中,点点服务里,房山区高招办用一份份实在的真诚,把对每名考生至关重要的高考事当做自己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