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区高招办 用数据为考生做点事

发布时间:2016-02-22 期号:

北京考试报特约记者 刘 婧

  “这个寒假还得再想想‘志愿填报参考系统’的事儿。”当各学校、招办已经被寒假的轻松惬意氛围笼罩时,东城区高招办主任刘景艳却丝毫没有懈怠。

  刘景艳办公室的书柜里静静地躺着一本荣誉证书。她带头研发的课题《普通高校录取体制录取效果实证分析及志愿填报服务系统效果评价》,其研究成果“志愿填报参考系统”获得了2013—2014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招生考试研究会科研成果一等奖。

 

建立志愿系统,方便考生选择

  每年填报高考志愿前,考生都会拿到《招生专业目录》和《三年录取统计》等资料。面对厚厚的资料,仍有很多家长没有时间或不知道如何利用它们为孩子报一个合适的志愿。书中的分数线、录取人数等信息就变成了冷冰冰的数据,让家长束手无策。由此,很多家长把目光投向社会上专门的志愿报考辅导机构。这样的做法且不说花钱多少,一旦遇到不负责任的机构,耽误的是孩子的一生。刘景艳与招办的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利用招办的数据优势,为考生和家长创建了一个权威的、免费的“志愿填报参考系统”。

  2012年,在“大数据”还未家喻户晓之时,用数据说话的“志愿填报参考系统”已应运而生。这个系统把近3年东城区的考生录取去向数据整编入库,考生在“一模”、“二模”后可以通过模拟考试的成绩,对比区内所划模考分数线算出一个分差,根据提供的公式转换成预估分,只要输入这个分数,系统中3年来的考生录取去向一目了然,考生可大概定位出自己能报哪些学校。在当时志愿优先的模式下,这种方法还是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

  2014年,报考志愿实施“平行志愿组”模式。分数优先了,排名很重要,“志愿填报参考系统”也随之改进。除了分差法,考生也可根据“一模”、“二模”的排名查询近3年实际高考中此排名段区间适合自己的学校。此外,考生通过系统还可以查询各高校近3年提档线、招生计划、全市及东城区录取人数、东城区近3年高考录取统计等15种资料。系统以表格形式整合各种数据,使考生、家长能方便快捷地筛选出更为适合的高校。

  2015年实行的“大平行”和“考后知分报志愿”给系统提出了新的问题。“从2016年高考起,我们打算继续改进系统,而新政策下如何根据高考分数和全市排名定位合适的高校,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专业满足率是核心问题。”刘景艳说,目前,东城区已联合其他几个区共同申请了“知分平行志愿模式下的志愿辅导体系建设”研究课题,更好地利用招办的数据统计优势,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帮助考生定位最适合的高校区间。

  北京市高考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未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与高考衔接,学生要更早做好未来发展规划,招办也将尝试借助专业化的心理测评,引导考生认清自我,将填报志愿与职业规划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指导考生选择最理想、最适合的高校。

 

凡事亲力亲为,一切为了考生

  研发“志愿填报参考系统”只是东城区高招办工作的一小部分。大多数时候,他们都在与学校、考生、家长零距离接触。每年报名、报志愿、组考时,高招办5位工作人员全体出动,亲力亲为,不让考生因为一个疏漏而和高考失之交臂。

  “每年报考的除了应届考生,还有社会考生。”报名前夕,招办除了给各中学做好报名培训外,还会将报名政策、考生须知、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等发布到中心网站上,以便社会考生和往届生查询。在报名工作各个阶段,高招办的老师都要挨个通知每名社会考生,尤其是现场确认,需要考生本人来照相。“我们用座机给考生打电话,很多考生以为是骚扰电话拒接,办公室老师便用自己手机发短信。”考虑到考生平时上课,每年社会考生的现场确认都会安排在周末,老师们就牺牲休息时间来加班。遇到个别考生联系不上时,无论多晚,老师都会坚守到最后。

  志愿填报前夕,招办会专门召开针对高中教学领导、高三年级组长、班主任的政策宣传和报考原则培训,同时还要走进中学现场指导。对于宏志中学的宏志生,招办会给予更多关注。“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村,父母以务农为主,高考报志愿成为最棘手的问题。”为保证这些考生和家长快速理解政策,招办老师在宣讲之前都会提前与学校沟通了解需求,针对考生问题一对一解答,最大程度地减轻考生负担。

  志愿填报还未结束,招办老师的嗓子已说不出话来,换回的是一个又一个考生被录取的消息。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考生小孟,正是因为听了招办老师的指导和建议,报考了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在拿到北航录取通知书后,他第一时间就拨通了东城高招办的电话,连声感谢。他说高招办的老师就像他的亲人一样,在他最迷茫时给他点亮了一盏灯。

 

三级指挥机制,确保考试稳定

  确保6月7日、8日两天的考试安全稳定,是招办工作的重中之重。

  刘景艳介绍说,每年4月市组考会议之后,高招办就开始全面部署组考事宜。“东城区胡同较多,交通堵塞、噪音扰民都是大问题”,仅仅依靠教育部门力量远远不够。为此,考试期间区里建立了三级指挥中心,以主管区长为核心,由区教委、公安、交通、城管等16个委员单位组成的一级指挥中心,带领派出所、街道等各招委单位下属机构组成的二级指挥中心,对考点周边环境进行及时排查整治。三级指挥中心以考点校主考为核心,对学校的硬件设施、电子监控设备、周边环境进行安全排查。考试中心更是举全中心之力,全力以赴确保试卷安全保密、考务组织严谨规范,特别是主管高招工作的区考试中心领导,每年都会到考点校检查,责成高招办尽快汇总问题,分拣相关部门,考前及时解决。

  高考期间,招办和各考点校都为保障特殊考生顺利应考做了大量工作,为残障考生定制特殊考场,同时为每一名特殊考生设置专门的考务处理程序并发至相应考点校,以便为考生提供合理化便利。

  “教育改革大背景下,除了大数据服务考生报志愿、面对面为考生服务、保证考试安全外,考生需要我们做的事还有很多。”刘景艳说,每年高招办都会对学校、考生、家长进行调研,了解不同群体有哪些新的需求,不断改进工作,适应新形势新需要。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