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科学明星最值得追捧

发布时间:2015-12-16 期号:

  2015年12月10日下午4时,在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家、中医药学家、年届85岁的屠呦呦,带着40年前研发的“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接过由瑞典国王亲手颁发的奖章和证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名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科学家,代表中国千千万万的科学工作者,第一次站在了当今人类科学的最高领奖台上,接受世界的景仰和祝贺,这是值得全体中国人乃至所有炎黄子孙激动和骄傲的时刻。这样的科学家,才是真正的明星,才最值得去追捧;他们刻苦钻研、执着追求的精神,才是青少年最应该去效仿和学习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像屠呦呦一样的我国一批医学科研工作者,接受党和国家的重托,为了消灭长期危害人类的恶性传染病疟疾,开始了艰难的抗疟药物研究。本着对祖国负责的精神,怀着对群众病痛的悲悯,他们广寻药源、遍查资料,在老祖宗留传下来的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从中草药中提取青蒿素,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近两百次的试验,最终研制出迄今仍然是最有效,且疗效高、副作用低的抗疟特效药,不仅使疟疾在我国广大地区消失,而且奉献给世界,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她的医者仁心,她的无疆大爱,才最值得青少年去学习。

  屠呦呦教授把这次获奖不仅看成是授予个人的荣誉,也看成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颁奖前,在介绍赖以获奖的青蒿素研究过程的演讲中,她描述了“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桩桩件件标注得准确、详细,通篇强调的是团队精神,感谢的是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科研和协作团队,“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她的谦虚谨慎,她的感恩情怀,才最值得青少年去效仿。

  曾记得,在恢复高考前后,中国走出了动乱和浩劫,学生重新回到了课堂。走进学校,墙上张贴着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画像,书中学的有科研发明的事迹。学生张口能说出一长串科学家的名字,更以立志今后成为科学家而骄傲。尽管我国的科技水平比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岂止一个青蒿素。他们谦虚谨慎、发奋图强、报国济世的科研精神,才最值得所有人去追捧。他们才是真正的明星。

(李蔚青)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