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12月8日一早,北京景山学校七年级数学老师陈昕打开电脑,通过网络视频,开始给在家的学生上课,而学生可以通过QQ群听课。本周二,北京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及校外教育机构停课。
按市教委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不停学”,通过网络、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提出可参考的合理化学习建议。全市各校执行情况良好,学生在家开展了丰富的学习活动,教师坚守岗位,保持与学生沟通。
穿着家居服 在家做功课
红色预警启动后,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制订出详实、具体的学生自主学习计划,依托“北京数字学校”教育平台,统一协调、个性化设计,布置了《学生家庭自主学习方案》。收到这一方案后,该校学生就能穿着家居服,坐在书桌前,自主安排一天的学习任务。与之类似的还有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孩子们在家里除了对着电视机老师写写画画完成作业外,还要包饺子、做手工,自觉完成居家学习。
对于不能居家学习的学生,各学校也坚持陪伴。培新小学将到校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坚持“即使只有一个学生到校,也要执行正常作息”的原则,并以“大孩子牵手小孩子”方式开展活动,进行室内简单运动。崇文小学部分住宿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年级完成爱国主义电影欣赏、动手实践课程以及自习。
整合课程资源 在线自主学习
虽然是在家学习,各学校也设置了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如东城区录制的5000余节各学科课程已经在“学习e网通”网络平台全面上线,学生可自行登录收看;学校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线上系统,为学生提供学习意见。
前年起就着手制定恶劣天气教学预案的景山学校,与网络公司开发了“可视QQ群”远程教学软件。师生通过视频可实现提问、回答等互动,并插入PPT、板书等内容。
学校安排课时上下午各3节,每节40分钟。对于家中没有视频条件的学生,教师将提出自习建议,复课后将重新梳理停课期间教学内容,保证每个学生不落课。
北京市第11中学综合利用作业盒子、微信、公邮等平台发布微课视频,部分教学内容开展在线微课,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并进行有效指导。
居家学习并不是为了“当状元”,学校提出了劳逸结合的要求。如顺义一中附属小学就提出,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用眼、保证身体健康等要求,并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随访调研等措施,评选“自主学习小明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停课不停工 线上作交流
学生居家学习了,老师的任务一点儿也不轻。在红色预警首日,顺义一中附小就向班主任发出“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及时通知家长,落实到每一名学生;所有老师做好第二天相关课程和活动的安排,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此外,老师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雾霾的防护和完成“雾霾来了”的主题作业。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师通过网络、通信等途径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互动,实时监控,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程,在线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芳草地国际学校各校区制定了详尽的学生“停课不停学”方案,班主任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各学科教师为在家学习和在校学习的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支持。在校学生有组织地进行阅读、纸工、数学游戏、观看微课、室内肢体活动等;在家学生根据课程进度完成学业、科学小实验、朗读朗诵在线指导等,真正实现了停课不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