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风险、不过退费”“全程辅导、协议保过”“独家人脉、复试有门”……2016年研考将至,这些小广告也满天飞。一些考生心里泛起小波澜——无论是出于侥幸“没认真复习,也能走捷径”,还是出于慰藉“复习得再好也终有一失,不如再加个保险”。一旦这种小心思蠢蠢欲动,考生就再也无心恋战。
且不说这些机构每年以各种噱头炒作骗钱,试问:考生忘记了在报名时签署的《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吗?当考生的投机心理战胜了诚信信仰,这些小广告恰巧打到了他们的心坎里。再加上对方巧用花招,一些考生“宁信其有”,无所招架、自投罗网。
近年来,研考违规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考生作弊行为不但要记入诚信档案,还要录入其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情节特别严重的,还要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从今年11月份开始,考试作弊会触犯刑法。考生要坚守诚信意识,由内而外地抵制和不诚信相关的一切行为。既然签过诚信承诺书,就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古人有美德一诺千金,诚信已经成为每个人的第二个“身份证”。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在考试中,考生面临着知识与诚信的双重考验。如果诚信第一关过不了,即使分数再高,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也注定会是一个失败者。
考试将近,考生要珍惜个人名誉,遵守考试纪律,遵守本人报名时签署的诚信考试承诺书,不购买所谓的“研究生试题”,不寻求“枪手”替考,更不能帮助作弊组织生产作弊工具、印制宣传资料,不为他人销售或提供考试试题、答案。考生要将诚信承诺书铭记在心,无论考前还是考中,都始终遵守自己的承诺。
(刘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