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用志愿服务点亮心灵

发布时间:2015-12-07 期号:

 

  今天是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引领下,北京已经有300万实名注册志愿者。无论大街小巷,人们总能见到志愿者的身影。从几岁孩童到八旬老者,志愿服务以一种常态推动着社会前进。志愿服务本身不仅能立德树人,更能点亮心灵,照亮社会。

  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人人能为。从1963年毛泽东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起,志愿服务就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进行着。从起初的扶老助老、义务劳动,到现在的志愿服务事业,志愿服务精神代代薪火相传。

  志愿服务,德育之本。今年3月,教育部专门印发《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实施、认定记录、教育培训、条件保障做了明文规定。8月,在教育部印发的新版《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中,“热心志愿服务”也被赫然写入。服务内容涉及普及文明风尚、送温暖献爱心等。志愿服务本就是一堂思想品德的实践课。有人认为,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根本,而志愿服务是最好的立德课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良好品德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志愿服务,点亮心灵。志愿服务是爱的奉献,对于得到帮助的人,是爱的传递,更是心的温暖。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统计,截至目前,在全国以关爱农民工子女为主题的关爱行动中,已结对的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学校32610所,已结对的农民工子女达6057783人,占农民工子女人数的51.6%。也许一个人的力量微薄,但千千万万志愿者一起行动起来,就会让受助者感到社会温暖,让他们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志愿服务,照亮社会。成千上万的志愿者,通过行动推动社会道德文明建设,更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微笑的名片,到现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春运的暖冬行动,都让社会泛起光芒。2015年春运,7万多名青年志愿者在全国4700多个火车站、机场、道路客运站、港口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统一上岗。2015年西部计划,全国1730所高校近6.6万大学生报名参加,励志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有源源不断的力量。

  青年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蔡文玲)

  本栏欢迎读者来稿。来稿请注意导向正确,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千字以内。来稿请寄:

E-mail:zongbianshi@bjeea.cn

热线电话:82837146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