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限,桥无止 ——记清华大学无止桥团队支队长陈致佳

发布时间:2015-12-07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你想不想去建一座公益桥?”

  这句话,对陈致佳来说,就犹如磁铁一样吸引着他。一座桥梁!不是电脑上虚拟的模型,也不是图纸上二维的图像,而是一座真真切切、帮助更多村民过河的桥。

  陈致佳,清华大学无止桥“重庆市彭水县芦塘乡星光村项目”支队长,参与桥梁设计、施工方案设计、桥梁施工、屋顶集水系统施工等工作。在明年本科毕业前,他将完成建两座桥的愿望。即使结束支教回校攻读研究生,他仍然会把志愿服务和公益进行到底。

 

一座桥梁,一个梦想

  陈致佳的梦想是当一名建筑师。在2012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建管系时,他的愿望是尽可能把土木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解决现实问题。而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个梦想在3年后能得以实现。

  大一暑假,热衷公益的陈致佳参加了酉阳少数民族文化保存情况调查。在调查中,他发现不少村落交通不便,通过工程解决村民生活难题的想法在心中萌芽。大二时,陈致佳加入清华大学无止桥项目团队。当时项目刚刚启动,陈致佳马上投入到桥梁设计中。

  回想起那段时光,他的眼睛闪着光,仿佛看到村民走在桥上的样子。陈致佳说,作为一名土木专业学生,能够参与实际工程,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今年8月21日,陈致佳跟随团队辗转来到星光村,开始为期8天的桥梁安装工作。整整9天,他们白天顶着酷热工作,晚上睡在村里学校的地板上,不能洗澡,第二天的汗水冲洗着前一天的汗渍。在这样的条件下,陈致佳却感到很满足。他每天吃过早饭开始工作,除午饭时间,一直工作到傍晚,锯木头、打电钻、接水管……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这便是实现梦想最直接的方式。

 

一个公益,一份责任

  在无止桥团队里,陈致佳还肩负沟通和协作的责任。虽然项目有专门的工程师和导师指导,有专业部门验收,但对于施工的细节,陈致佳却一点儿也不马虎。

  历时一年建设的星光村无止桥,在与老师和同学的讨论中,施工方案被一次次修改,跨度从最早的15米改为20米,结构形式、构件连接方式也一次次变得更加合理、可靠。

  暑假前,施工期限临近,但由于现场条件的变化,施工方案不得不再次修改。陈致佳从下午两点开始进行结构计算、图纸绘制,除了简单的晚饭外,他一直没有离开电脑。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导师对最新的方案发来肯定的回复,他才松了口气。“施工方案不定下来,我真是睡不着。”陈致佳笑着说。

  在施工中,由于原负责屋顶排水的同学临时不能来,陈致佳又承担起这部分的施工任务。他和土木系同学带着从香港来的高中生们,一起在村里架设水管。在安装管道时,如何避免对当地有一定历史的民居造成影响?怎样让村民用水时最方便?经过讨论、试验,这些问题都被一一解决。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项目委员会副主席李有威给予他好评:“致佳的努力,是大家都看得见和认同的。”

  在星光村,无止桥也架起了学生和当地村民之间的心桥。竣工前要把200公斤的桥碑运到桥头,而他们11个学生挣扎了一身汗却只挪了100米。最后还是在路过村民的帮助下,他们才把桥碑从学校搬到了桥头。陈致佳还和这些村民交上了朋友,约定明年桥梁检修时再会。

 

下一座桥,走向更远

  “你想不想去建一座公益桥?”这句话让陈致佳回想起高考选专业时的梦想,唤起他对公益和工程的热爱和想象,乃至对人生的重新规划。

  在无止桥工程结束后,陈致佳随即投入下一座桥梁的建设。这次是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跑马坪乡的项目,陈致佳想给它起名“心一桥”。

  早在今年2月,陈致佳就已开始新桥的设计和筹款。凭着多次真诚的沟通,陈致佳终于打动北京佛山商会提供整体赞助。资金有了,施工又遇到难题。原桥的桥台在9月被洪水冲垮,陈致佳和同学只能重新修改设计方案和工程预算。他誓言:“我们要尽快把桥建成,不能让村民等太久。”

  建一座桥,陈致佳从重庆跑到云南;做志愿服务,陈致佳又要从北京跑到西南。明年7月,他将作为大学生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继续用自己的知识温暖西部学生。

  不断创造,不断解决问题,动手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好。即使支教结束,回到课堂,陈致佳的志愿服务路也会像两座桥的名字一样:心无限,桥无止。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