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手机,怎能一收了之?

发布时间:2015-11-25 期号:

  近日,一名高中生因手机被老师强制没收,一时想不开跳楼身亡的新闻,让人唏嘘感叹。近年来,有些学生玩手机成瘾、沉溺于网络世界,让不少老师、家长痛心不已,情急之下直接没收、断网,致使矛盾事件时有发生。

  手机和网络已深入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互联网+”已是国家发展战略之一。让学生完全杜绝手机、远离网络是不可能的。只有少些生硬制止,多些有心有力的引导,让学生在正确使用手机和网络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才是教育的本心。

  强制没收手机没能顾及学生的尊严。没有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简单粗暴,虽然达到了“让学生不再玩手机”的效果,但极易发生不测,这是包括老师在内的人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手机、电脑上网的便利化,让不少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不少人的学业因此受到影响。但直接断网、没收手机,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就能把学生拉回到书桌前静心学习吗?不一定。如何让学生从网络世界里走出来,顺利完成学业,这个教育命题需要家长、老师、学校思考。处理不当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更加逆反、厌学的心理。

  应对类似问题,还是要使用暖心、爱心、耐心的教育方式。理想的教育手段从来都是一腔热血,从来都是春风化雨。简单、粗暴根本就不是教育应有的手段,也不是扛着“为了学生好”、“让学生安心学习”的名号就能畅行无阻的。在学生学业重、升学压力大的现实中,老师、家长更需细心地引导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更需温馨地关爱让他们轻装上阵。

 

(刘海燕)

 

  本栏欢迎读者来稿。来稿请注意导向正确,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千字以内。来稿请寄:

E-mail:zongbianshi@bjeea.cn

热线电话:82837146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